- 鏈博會觀察:“三鏈同構” 提升綠色農業發展韌性
- 2023年12月04日 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農業全產業鏈包含種業創新、現代化農業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種業的創新是農業產業鏈創新的起點。“隨著信息科技和工業技術發展和農業進行深度融合,我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模式,技術正重塑現代農業發展。”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
12月2日,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閉幕。綠色農業鏈是本屆鏈博會的五大鏈條之一。
在以“共促綠色發展,共創農業未來”為主題的鏈博會綠色農業專題論壇上,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宋聚國指出,2001年至2022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額從279億美元增至3343億美元,年均增長12.6%;農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9.1%,進口額年均增長15.4%。
通過鏈博會,各參展企業全面展示了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同構”下,實現可持續經營、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從“種業”到“產業”
走進綠色農業鏈展區,各家企業不僅帶來了從“田園”到“餐桌”全鏈條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也帶來了種類繁多的綠色成果,而這些都離不開源頭——種業。
種業作為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同時也是農業產業鏈的源頭。當前,全球種質資源、前沿科技、種業市場蓬勃發展,加強種業技術的交流合作、強化種質資源的互鑒共用,愈發成為推動種業振興的關鍵。
走進隆平高科展區,各種作物種子構成一整面展示墻。“中國人需要有自己的好種子。”隆平高科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建立起商業化育種體系,每年在全球的良種推廣種植面積近1.8億畝,其中雜交水稻4500萬畝,雜交玉米1.25億畝。
一直以來,奶牛良種都是奶業生產的根基。“在產業鏈供應鏈源頭的奶牛育種方面,公司通過‘雙循環’模式,育種工作取得長足進步,現有1頭種公牛進入世界排名前10名,3頭種公牛進入世界排名前50名,13頭種公牛進入世界排名前200名。”君樂寶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飛鶴始終堅持布局全產業鏈,建設了近100萬畝的牧場,12個自有牧場,擁有10萬頭以上的自有奶牛,在全球有11家高新智能化工廠,實現了從牧草種植到奶牛飼養、從擠奶到乳品加工全產業鏈完全由品牌自身掌控。”飛鶴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農業全產業鏈包含種業創新、現代化農業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種業的創新是農業產業鏈創新的起點。“隨著信息科技和工業技術發展和農業進行深度融合,我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模式,技術正重塑現代農業發展。”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
從“源頭”到“流通”
綠色農業鏈展區分為綠色農資產品、智慧農業、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全球地理標志及特色農產品、現代農業服務等五個板塊。
走進展區,金燦燦的麥田、飄香的咖啡也吸引了不少參展觀眾駐足,與以往展會上的農業農產品展區有很大不同。
星巴克展臺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我們把在供應鏈、產業鏈方面所作的努力,聚焦于‘整合產業鏈’‘嚴守食安鏈’‘推動數智鏈’‘打造綠色鏈’四大板塊,向與會來賓展現一顆咖啡豆從原產地到顧客手中的旅程。”
“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是連鎖餐飲企業高速發展的支撐。”漢堡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CEO博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每年采購的原材料總額達20億元,其中90%來自中國本土。大批中國本土供應商與漢堡王共同成長,形成了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系統”。
本次鏈博會上,五糧液呈現了白酒產業鏈“盒、箱、瓶、標、蓋”全覆蓋的產業體系,全景式立體化展示了從種子到美酒的生產生態鏈,從包裝到物流的產業供應鏈,以及國內外營銷網絡多維“鏈接世界和美”的消費與服務雙向鏈。
“我們希望借助鏈博會這樣的大平臺,推動白酒產業更好地綠色可持續發展。”五糧液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伊利展臺,映入觀眾眼簾的是模擬奶牛生長環境的牧場沙盤,戴上VR眼鏡,觀眾便可以沉浸式穿梭于伊利的智慧工廠,還可以品嘗到“零碳牛奶”。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農業的全產業鏈發展越來越成為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關鍵,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聚焦于從“種業”到“產業”、 從“源頭”到“流通”的“三鏈”同構,鏈博會展現出一幅共創綠色農業未來的新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