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提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到2027年,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成為…
2023年,我國消費、外貿和雙向投資保持基本穩定,為國民經濟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全年商務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2024年多地財政收入目標設定積極穩妥,財政支出規模適度擴大。按照“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原則,地方財政支出重點聚焦穩增長、促發展、保民生領域。
國家醫保局今天(29日)公布,2023年1至12月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運行基本平穩,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29億人次,減少參保群眾墊付1536.74億元,分別較2022年增長238.67%、89.91%。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對未來產業的前瞻謀劃、政策引導,圍繞制造業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支撐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工業和…
習近平總書記從金融調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基礎設施六方面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其中,明確要建立健全“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發布會上指出2023年全年商務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保穩”、“提質”、“增能”成三大關鍵詞。
1月25日,由濮存昕、徐帆等藝術家主演的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林則徐》在北京藝術中心戲劇場完成首演,截至目前,北京藝術中心的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這三大“文化容器”均已完成亮相。作為…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和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近年來,我國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不斷走向縱深,部分行業龍頭企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仍面臨對數字化轉型認識不夠、數字化轉型基礎差異大、建模仿真難度高、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融合應用不深…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各地2024年的工作安排各有側重,但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提升地方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價值創造力,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從而更…
1月下旬以來,各地陸續進入“兩會時間”。從已出爐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看,各地紛紛瞄準金融市場,借力金融推動當地經濟建設跑出“加速度”。
去年,多省份取得了新突破,GDP邁上新臺階,廣東成為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江蘇成為全國首個擁有5個“萬億之城”的省份。圍繞2024年重點工作,新質生產力、促消費、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