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慘帶貨博流量,“視覺貧困”不可縱容
- 2023年09月25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利用淳樸民風塑造農民形象從而引流不是個例,自媒體賬戶通過劇本賣慘牟利已是常態。近日被通報的大涼山網紅主播曲布和趙靈兒,通過話術劇本并結合大涼山風土民情的環境進行“專業包裝”,擺拍貧困、悲慘身世的短視頻,從而贏得大量流量。
近日,一段“9歲男孩賣石榴”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眾多網友關注。視頻中男孩穿著破舊的棉襖和奶奶一起,表示石榴是花了兩個小時從山上背下來的,祖孫倆樸實的話語、清澈的眼神讓無數網友動容。然而,9月20日,四川省涼山州舉行“系列網紅直播帶貨案”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涼山州多名粉絲數百萬的“網紅”因虛假宣傳、銷售假貨被查事件。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證實此視頻為擺拍,讓不少網友唏噓不已。這種虛假擺拍視頻不僅消耗大家的同情心,也給真正的公益助農帶來困擾與打擊。
據相關媒體報道可知,祖孫倆表示,其視頻中的言行、情節均是拍攝者教的,石榴也不是自家的。婆婆表示,她并不知道對方拍攝的目的,以為是在做好事。很明顯,視頻博主想借拍攝貧困農民來吸引眼球、增加口碑,從而使其產品暢銷。現如今“黑牛應季水果”賬號已被封禁,然而網絡上仍舊存在大量賣慘帶貨的視頻,用“視覺貧困”博流量,應引起社會警惕。
利用淳樸民風塑造農民形象從而引流不是個例,自媒體賬戶通過劇本賣慘牟利已是常態。近日被通報的大涼山網紅主播曲布和趙靈兒,通過話術劇本并結合大涼山風土民情的環境進行“專業包裝”,擺拍貧困、悲慘身世的短視頻,從而贏得大量流量。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這一類以塑造虛假的“視覺貧困”為形象的網紅通報案例中,我們看到的是唯利是圖、不顧及弱勢群體的“惡意生意經”,看到的是這種惡性行為對社會公信力的極大透支,貽害無窮。
首先被卷入輿論漩渦、受到負面影響的受害者,是真正的助農主播以及廣大農民群體。網民在同情心受到欺騙后,容易將火力朝向同一類題材的助農博主,博主“大樂”“天志”因此事件先后被質疑虛假助農,直播時遭受網暴,在拿出合同證明澄清后,網友的情緒才歸于平靜。雖然是烏龍,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社會人士救助農民銷售農作物的積極性,也對真正需要平臺宣傳農產品的農民帶去了阻礙。而網友也應該冷靜理性思索,不被網絡輿論裹挾而失去理智,打擊真正救助農民,以及真正需要救助的群體。不要讓偏遠地區的農民用互聯網建起的農特產暢銷之路,由于受“視覺貧困”的污名化影響而成為過往。這要求加大對虛假擺拍視頻的懲處力度,將“視覺貧困”亂象扼殺在搖籃里。
這一系列同質化極高的“視覺貧困”嚴重擾亂網絡市場經濟秩序,抹黑脫貧攻堅成果。直播帶貨販賣假冒的原生態農特產品,不僅消耗了扶貧計劃中打造的特色旅游名片價值,不利于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也使得群眾對脫貧成果產生懷疑,擾亂了社會秩序。當前我們正處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階段,增強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信心尤為重要,維護好脫貧攻堅果實、整治網絡宣傳亂象刻不容緩。
一些“賣慘式”網紅通過鼓吹原生態農特產來吸引購買,實際上販賣外地低價貨以此謀得暴利,這實質已涉嫌詐騙。自媒體應增強法律意識,用正規合法的營銷策略吸引長期消費者,而不是抱僥幸心理、用油嘴滑舌的“惡意生意經”來消耗消費者的同情心與信任,這樣做終將被消費者拋下神壇,接受法律的制裁。同時,短視頻平臺的審核與約束必不可少。加強平臺內容建設,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針對未標明“劇情虛構”且“疑似虛假宣傳”的賬號進行二次審核,加強對用戶舉報賬號的關注度,及時清理用“視覺貧困”吸引眼球牟取暴利的“假賣慘”。此外,國家法律體系的完善也尤為重要。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加強“法律之網”對網絡空間的全覆蓋,從而維護好消費者的權益,營造清朗良好的網絡環境。
賣慘帶貨博流量,那些貪圖牟利的自媒體只在乎個人利益,而帶來的傷害卻是對于整個助農和農民群體的。“視覺貧困”不可縱容,這樣的亂象需要公安部門、媒體平臺、自媒體賬號及網友多方協調治理,共同營造清朗良好的網絡環境。唯有如此,才能讓真正遇到困難的人得到救助,讓善良的人不必質疑去信任相助。紅網???李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