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市新規落地首月顯威力 54家公司“披星戴帽”
- 2024年05月31日 來源:上海證券報
提要: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30日,今年以來,A股已有93家公司新增“披星戴帽”,特別是退市新規發布以來,被實施ST或*ST的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5月以來,已有54家公司被“披星戴帽”。
退市新規發布滿月,在監管重拳出擊下,一些上市公司因觸碰紅線而受到風險警示,股票“披星戴帽”(被實施ST或*ST)。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30日,今年以來,A股已有93家公司新增“披星戴帽”,特別是退市新規發布以來,被實施ST或*ST的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5月以來,已有54家公司被“披星戴帽”。
這些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的情形,包括關聯方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公司治理機制失靈、內部控制薄弱、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存在財務造假行為、分紅明顯不足等。從各板塊被實施風險警示的情況看,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最多,為38家,其次為上交所主板34家,創業板20家,科創板1家。
“上市公司應更加注重加強主營業務的規范運作,確保合規經營,以適應監管政策的新要求。盡管股票被實施ST或*ST并不直接等同于退市,但監管層對于財務造假等違規行為的嚴厲打擊態度,無疑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無論是什么背景的公司,都必須嚴格遵守市場規則和法律法規。投資者在面對ST股時,應采取更加審慎的投資策略。”一位券商的策略研究員告訴記者。
財務類指標是“披星戴帽”主因
4月30日,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落地,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準,對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財務類退市、交易類退市、規范類退市等四類退市指標優化完善,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記者注意到,被“披星戴帽”的93家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因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實施ST或*ST。
具體來看,*ST巴安、*ST洪濤等39家公司因“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或“最近一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或鑒證報告”,而被實施風險警示。
例如,洪濤股份因中喜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對公司2023年度內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疊加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為“*ST洪濤”。
*ST亞星、開元教育等19家公司則因為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例如,開元教育2023年度經審計后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同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因此,自5月6日開市起,公司股票簡稱由“開元教育”變更為“*ST開元”。
其他情況還有:ST春天、*ST有樹等24家公司最近一年審計報告帶有“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的表述;19家公司在規定期限內未對存在重大會計差錯或虛假財務會計報告進行改正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等。
除此以外,5家公司因向控股股東或者其關聯人提供資金或者違反規定程序對外提供擔保且情形嚴重,4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或者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機關,還有2家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及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等原因,皆被實施風險警示。
*ST保力、*ST巴安等多家公司更是同時觸發了多個條件而被實施ST或*ST。
“摘星脫帽”還需多元化自救
雖然“披星戴帽”數量大增,但并不意味著這些公司沒有機會“翻身”。
按目前規則,企業“摘星脫帽”可通過實施資產重整和業務重組,改善財務狀況,使凈資產由負轉正;也可通過資本運作和資金注入,如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改變公司實際控制人,進而改善公司治理和財務狀況。而被實施*ST的公司需要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營效率,以符合交易所的退市風險警示撤銷標準。
具體來看,今年成功“摘星脫帽”的2家公司中,新華聯是通過實施破產重整,公司凈資產由負轉正;煉石航空是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實際控制人由張政變更為四川省國資委,實現公司凈資產由負轉正。
5月29日“摘星脫帽”的惠天熱電,則是去年完成了控股股東層面的破產重整。公司表示,2023年是華潤電力正式入股公司控股股東的第一年,企業文化的融合效應極大提高了公司的勞動生產率,管理效率也大幅提升,圓滿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和任務,實現公司凈資產由負轉正。
總體而言,隨著新一輪退市改革的落地,預計未來被ST或*ST的公司數量可能還會有所增加。
“新‘國九條’將資本市場投融資天平首次向投資端傾斜,提升股東的回報,增強上市公司的‘可投性’,在鼓勵分紅、鼓勵回購并注銷之外,更從嚴監管,嚴把上市關、嚴格持續監管、加大退市監管力度等方面發力。”和泰資產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未來投資者需要更加關注公司的基本面,避免投資那些存在退市風險的公司,加強風險意識;同時開展分散投資,降低單一股票的投資風險,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深入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和業務模式,參考專業意見和分析報告,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