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當前位置:北方企業新聞網> 經濟參考>正文內容
  • 如何破解高碳行業低碳化“缺錢”難題
  • 2023年03月20日 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郭海飛建議,碳交易市場應盡快把所有高碳產業都納入其中,同時應設置有利于激活碳交易的體制機制。“如果碳價高到一定程度,讓需要買碳配額的高碳企業覺得成本太高,不得不自己主動降碳,加大力度降碳,那么高碳企業低碳轉型的進展將會大大加快。”

“低碳轉型”“綠色金融”成為了于日前落幕的亞太金融論壇上的熱詞。在“雙碳”轉型目標下,高碳行業進行低碳轉型勢在必行。但目前,高碳行業還存在技術工藝不完善、低碳產品生產成本高、低碳產品無利可圖、低碳轉型改造成本較高等難題。有業內人士測算,未來30年我國綠色低碳投資需求累計將達487萬億元。面對如此規模的投資需求,金融是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建議,盡快把所有高碳產業都納入碳交易市場中,也將有助于加快低碳轉型的進程。

資金是難題

高碳行業一般指的是碳排放相對較高的行業,例如建材、鋼鐵、造紙、航空等行業,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較大,對氣候變化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較為顯著。

高碳行業低碳轉型面臨哪些問題?中投協咨詢委綠創辦公室副主任郭海飛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一些低碳技術、工藝尚不成熟完善,導致低碳產品無法生產或生產成本較高,消費者綠色低碳消費理念不夠強,導致不愿為低碳產品支付溢價,從而導致企業低碳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不佳,低碳產品無利可圖,企業低碳轉型意愿不強。

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則認為,目前高碳行業低碳轉型還面臨著技術應用和替代成本較高、高碳行業人員認知的知識結構和管理方法與低碳經濟差別較大、高碳行業所處的傳統行業市場機制的約束制約和相關政策調整的不確定性等問題。

此外,由于低碳轉型升級改造成本較高,產業轉型更需要金融機構支持,而目前金融機構力度不足,導致企業融資困難,缺乏資金進行低碳轉型升級。

“過去一些年,全球綠色金融增長迅速,純綠色或接近純綠的項目得到了巨大的支持,但同時,高碳行業低碳化轉型得到的支持似乎不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春宇認為,高碳行業低碳化轉型所涉及的規模更大領域更廣,但難度也更大。如果得不到金融有效支持,很可能就會出現企業破產、員工失去工作、社會不穩定等問題。

需求迎風口

“在金融口徑的測算方式下,結合當前的碳中和背景,我國未來30年累計的綠色低碳投資需求將達到487萬億元人民幣。”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介紹說。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繼續強調綠色金融支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也正在迅速增長。根據《中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2)》,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發行規模已居世界首位。有機構預測,未來中國綠色金融增長仍然迅速,至2031年規模將達到70萬億元。

“我國目前已擁有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據馬駿透露,我國綠色經濟活動已占國內全部經濟活動的10%左右;2022年第三季度末我國綠色信貸余額達到22萬億元。

那么,金融又該如何更好地支持高碳行業進行低碳化轉型?“銀行和資本市場擅長于提供綠色金融支持,銀行必須幫助現有的一些高碳企業轉型,讓它們能夠更綠色,更好地來應對挑戰。”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彼得·伯內特表示,一方面需要對高碳行業進行明確定義,更好地識別哪些企業能夠使用轉型金融的資金降碳減排,另一方面必須要有金融工具、融資結構來更好地適應需求。

“金融機構必須有好的框架、信息披露,必須要有標準和好的工具,以及激勵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所需的轉型金融,讓他們有動力來去碳化。”彼得·伯內特說。

“借力”碳市場

“雖然碳資產是無形資產,但目前全球公認碳資產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底層資產,不管跨境還是在國內,陸續被金融機構認可。隨著相關產品逐漸推出、逐漸成熟,相信通過金融工具能幫助需要能源轉型的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中國大唐集團綠色低碳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崔宇認為,在金融之外,碳交易市場在綠色低碳轉型中也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碳市場建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共納入發電企業2162家,一年多來,市場運行平穩有序,成為全球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截至3月17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06.2億元。

“我國碳交易市場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為此,郭海飛建議,碳交易市場應盡快把所有高碳產業都納入其中,同時應設置有利于激活碳交易的體制機制。“如果碳價高到一定程度,讓需要買碳配額的高碳企業覺得成本太高,不得不自己主動降碳,加大力度降碳,那么高碳企業低碳轉型的進展將會大大加快。”



責任編輯:焦兮兮
相關新聞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新聞排行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色妞www精品视频|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区2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 freesexvideos精品老师毛多|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91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