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阿阿膠業績大降背后:應收賬款驟增 提價效用遞減
- 2019年07月16日 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東阿阿膠是阿膠行業龍頭,近兩年凈利連續超20億元,也被奉為價值投資者的典范,并貼上“藥中茅臺”的標簽。
東阿阿膠是阿膠行業龍頭,近兩年凈利連續超20億元,也被奉為價值投資者的典范,并貼上“藥中茅臺”的標簽。但是,7月14日晚間,公司披露,預計上半年盈利下降近八成,讓不少股民大跌眼鏡。
其實,上述結果早有預警,而阿膠行業恰如一個月前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在股東大會上所說:“正處于十幾年來最困難的時候。”
應收賬款驟增
東阿阿膠上半年業績預告凈利潤同比下滑75%~79%。這引來外界一片噓聲,7月15日開盤股價即一字跌停,公司市值當日蒸發25億元。15日上午,公司管理層緊急召開投資者電話會,秦玉峰表示,“這是個主動的調整,不要過于擔心……阿膠還會迎來第二輪的十年高成長。”
實際上,公司半年度業績不及預期早有征兆。
最明顯的征兆是今年一季度公司經營情況的下滑,營收12.92億元,同比下滑23.83%,凈利潤3.93億元,同比下降35.83%。再早一些,2018年經營數據已經開始下滑,營收73.38億元,同比小幅下滑0.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為19.15億元,同比下滑2.32%,這也是自2006年以來公司首次出現凈利下滑的情況。此前,公司利潤從2006年的1.5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0.87億元,連續12年保持正增長,且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在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年報中,公司的應收賬款為24億元,而期初余額為10.57億元,增長了13.43億元,增幅為127%。
在6月18日的2018年度股東大會上,驟增的應收賬款是股東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記者也在現場,應收賬款問題在會上至少被不同的股東問到三次。
有投資者質疑公司為求2018年業績向渠道壓貨,而2019年一季度遇到經營困難也和渠道庫存的清理有關系。
“東阿阿膠是一杯清水,一看到底,都是透明的。”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表態。
東阿阿膠董秘、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吳懷峰則回應說,票據的形成是因為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產品提價的預期在減少,公司在整個營銷過程中讓步。“我們不這么做,其他品牌也會這樣做。經銷商柜臺和倉庫都是有數的,你不占用別人就占用。公司在把控風險基礎上,適度授信,形成了應收賬款和票據。”
公司分管營銷的高級副總裁劉延風則表示,隨著阿膠漲價預期開始減弱,有些客戶在把囤貨變現,部分醫藥商業公司為解決財務壓力,出現產品違規在渠道外銷售現象。
標準缺失成為
行業發展瓶頸
渠道商清庫存只是東阿阿膠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整體阿膠行業來說,可以說正處于“由亂入治”的過程。
近日,記者詢問了濟南一家售賣阿膠的店面,工作人員拿出兩種阿膠供記者選擇,即東阿阿膠和濟南本土的福牌阿膠,東阿阿膠打完折價格約2200元一斤,福牌阿膠活動價為1000元一斤。這名工作人員稱,如果自己或者家人吃,買福牌阿膠即可,成份差不多。前來購買的市民多在兩者之間猶豫選擇。
同業競爭正是東阿阿膠面臨的問題之一。
對于目前的困境,秦玉峰在股東大會上并不避諱,他稱“東阿阿膠到了最困難的時候”,但公司最大的挑戰困難不是來自公司內部,而是來自公司外部,是市場。比如,國家規范飲片、中藥市場,阿膠市場首當其沖。還有同品種低價格甚至是假冒偽劣的競爭。
一名東阿阿膠的員工告訴記者,僅在東阿縣就有約100家阿膠小作坊,治理起來不容易。據悉,東阿縣2018年以來加強對阿膠企業的監管力度,到2019年2月底,收回食品生產許可證11家,勒令停產1家,共97家企業受到監管整治。
標準的缺失更是阿膠行業發展的瓶頸,因為沒有標準,阿膠的質量也難以界定。聊城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朱明華表示,規范統一的阿膠制品標準的缺失,是影響和制約產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如阿膠糕,沒有國家標準、沒有地方標準,只有企業標準,在主原料阿膠的使用上各自為政、自定標準,含量高低懸殊,社會公眾對產品的質量也產生了很大質疑。
秦玉峰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阿膠十幾年高速發展的同時,背后是市場的混亂,而混亂是治理的開始,這個過程需要2~3年時間。這也促使企業轉型和反思,技術、品牌、質量都在增強。
另外,公司方面表示,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也導致公司產品銷量下滑,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9%,自2004年以來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其中包括阿膠在內的可選消費的增速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減速。有數據顯示,2018年補益市場增速由過去的20%以上下降到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