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達膜闖關科創板:計提壞賬準備近億元 部分子公司涉無證經營
- 2019年05月08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經歷了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退市、A股主板IPO遭否的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達膜”),近期將目光瞄向了當下風頭正勁的科創板。
經歷了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退市、A股主板IPO遭否的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達膜”),近期將目光瞄向了當下風頭正勁的科創板。
三達膜招股書顯示,公司計劃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8347萬股,募集資金14.1億元,投向無機陶瓷納濾芯及其凈水器生產線項目、納米過濾膜材料制備和成套膜設備制造基地等項目,保薦機構是長江證券。
研發費用率不及科創板申報企業平均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三達膜目前的主營業務有兩個,分別為系統化的膜集成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和水務投資運營。那么,主營這兩項業務的三達膜,是否符合科創板的定位?我們先來看下三達膜的“科創含金量”。
三達膜在招股書中強調,公司是中國膜技術開發與應用領域的開拓者,開發了許多基于膜技術應用的創新膜分離工藝,填補了國內外多項膜應用工藝空白。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三達膜擁有已授權專利 112 項,其中發明專利 67 項。這些專利主要涉及工業料液分離、膜法水處理、膜材料和膜組件、凈水機4塊業務。
不過,與同行其他膜技術應用公司相比,三達膜的專利數量偏少。截至 2017 年末,同行業上市公司中,碧水源擁有專利共計378 項;久吾高科擁有陶瓷膜材料和膜分離技術相關的專利 129項,發明專利 73 項。
從研發投入來看,2016-2018年,三達膜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756.75萬元、2888.16萬元和3184.4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06%、4.93%和5.40%。公司稱,剔除水務投資運營業務收入的影響后,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9.07%、8.13%和 8.18%。
記者注意到,膜技術應用公司津膜科技2016年、2017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0.07%、10.99%。此外,三達膜的研發費用率不及科創板申報企業平均水平。據媒體報道,截至4月25日午時,92家科創板申報企業2018年的平均研發費用率為10.5%,中位數為9.19%。
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逐年下滑
研發投入占比不高的三達膜,其經營業績近幾年也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數據顯示,2016-2018年,三達膜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4億元、5.86億元和5.9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1.87億元和1.8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5億元、1.25億元和1.0億元。
至于經營性活動現金流持續下降的原因,三達膜在招股書表示,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逐年增加,此外公司膜技術應用業務中部分下游行業不景氣,水務投資運營業務部分政府客戶財政預算緊張,導致相關應收賬款回款速度下降。
報告期內,三達膜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總計分別為3.25億元、4.33億元和4.33億元,占同期期末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49.65%、58.64%和50.15%。
此外,三達膜的水務投資運營板塊應收賬款還存在部分逾期支付的情形,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三達膜合并報表應收賬款余額為4.68億元,壞賬準備金額為9486.24萬元。公司稱,水務投資運營客戶均為地方政府部門,能否按時回款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收支狀況或債務狀況等因素影響。對此,記者致電致函三達膜,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部分水務投資運營子公司遭處罰
記者還注意到,三達膜部分水務運營子公司還存在業績虧損、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問題。招股書顯示,三達膜旗下有 31 家一級控股子公司,其中29家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水務投資運營,有4家2018年處于虧損狀態。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政府水務處理的工程量很多,但是由于競爭激烈,受到地方財力的影響,會導致付款周期較長,大多數回款較慢,利潤率低。對于很多上市公司來說,已經逐步退出政府水務處理市場,慢慢往利潤率更高、技術要求更高的危廢水處理或者固廢處理領域拓展。但三達膜仍以傳統水務處理為主,不得不面臨流動性的壓力。
報告期內,三達膜還存在排放污染物偶有超標并受到行政處罰的情形。其中3家子公司受到未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這6起處罰主要涉及出水口總氮在線超標、總磷總氮超標、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動檢測設備、設施出口COD污染物排放濃度超標等問題,共罰款33萬元;還有1家子公司四平三達凈水有限公司對7起行政處罰提起行政訴訟,目前仍在訴訟過程中,這7起處罰金額共計506萬元。
根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 年版)》規定,公司下屬水務投資運營相關的子公司應當在 2019 年底前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目前公司僅有10家水務投資運營子公司取得《排污許可證》,有1家子公司的《排污許可證》有效期至2019年5月2日,目前已過期,另外有2家子公司的《排污許可證》有效期至2019年年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