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銳德:新能源管理“沖浪者”迎來收獲期
- 2019年10月24日 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于德翔從國家電網帶出23名技術人員,在青島創辦特銳德,主攻箱式變電站。5年后,特銳德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在高鐵、電網及新能源高端箱式供電設備方面市占率均超過60%。
作為創業板第一股,特銳德骨子里烙刻著創業的基因。
2004年,于德翔從國家電網帶出23名技術人員,在青島創辦特銳德,主攻箱式變電站。5年后,特銳德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在高鐵、電網及新能源高端箱式供電設備方面市占率均超過60%。第一次創業成功后,特銳德并未耽溺于細分領域里的成功,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更廣闊的賽道上。
2014年,特銳德二次創業,創辦特來電,進入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5年砸了50多億元,科研人員數量和科研投入金額均超過全行業的50%,再次做到行業龍頭。這個決定與行動,對一家營收和凈利潤不高的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場“豪賭”。
近期,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特銳德,證券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何偉與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面對面,展開深度對話。
“二次創業過程真是挺苦的,風險也很大,實際上我們就是做了個‘豪賭’。”于德翔對此并不否認,但“賭”的背后是有邏輯和戰略考量的。
趨勢學家杰里米·里夫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核心是分布式新能源與智能網絡結合,新能源車取代化石能源車輛。在他預見的未來中,每一環都離不開能源管理。
特銳德,正是新能源管理系統建設的先鋒隊。目前特銳德子公司特來電在全國已建成23萬個充電樁,市占率40%,相當于第二名、第三名的總和。充電量近三年實現飛躍式增長,2016至2018年分別為1.2億度、4.4億度、11.3億度,復合增長率超過200%,今年以來的充電量已超過2018全年。高投入拖累了上市公司業績。不過,對于近5年來持續的重金投入,于德翔認為“投對了”,公司已構建起規模的高壁壘和寬闊的護城河。
“世界最大的箱式電力設備研發、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生態公司”“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能源管理公司”——這是特銳德獨有的標簽。面向未來,利用大數據平臺,特銳德串聯起了電動汽車生產企業、電池企業、終端用戶,在為中國的新能源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同時,也為未來布局廣闊的新能源賽道。
查理·芒格把新興行業中公司的崛起形容為“沖浪”。對于特銳德而言,需要等待的,就是在巨浪到來的那一刻站上浪尖。
“2018年,特來電實現盈虧平衡,這是一個拐點,未來3到5年會有巨大利潤增長空間。”于德翔指出。從行業趨勢看,未來收益可期,潛力巨大,對于投資者、共建合伙人,這是最好的回報。對于特銳德,也將迎來早已期待的收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