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踏連遭渾水兩份做空報告轟炸 十三個月內遭遇三次做空
- 2019年07月10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7月8日,渾水發布第一份報告,質疑安踏體育的財務報告嚴重不可信,暗中控制了大量的分銷商,通過財務操縱的方式來“美化”業績。報告一經發布,隨即引發安踏體育大跌逾8%,市值縮水百億港元,公司緊急向港交所申請臨時停牌。
國內唯一一家市值超千億的服裝品牌安踏體育日前遭到渾水做空,這家排名僅次于耐克與阿迪、市值達到全球第三的服裝品牌近來屢屢被做空機構盯上,繼市值蒸發百億后安踏體育的股價仍在低位徘徊,在分析人士看來,財務漏洞多、數據不正常是安踏屢屢成為做空機構獵物的主要原因,而眼下,安踏的危機并沒有過去,“渾水后續仍可能有做空報告出來”。
渾水向安踏開炮
以狙擊中概股而聞名的沽空機構渾水最新的獵物是國內唯一一家市值超千億的服裝品牌安踏體育,前者在短短12小時內連發兩份做空報告,直指安踏體育的財務報告嚴重不可信。
7月8日,渾水發布第一份報告,質疑安踏體育的財務報告嚴重不可信,暗中控制了大量的分銷商,通過財務操縱的方式來“美化”業績。報告一經發布,隨即引發安踏體育大跌逾8%,市值縮水百億港元,公司緊急向港交所申請臨時停牌。
“安踏品牌的分銷商貌似是獨立第三方,但實際上都在安踏的掌控之中。”渾水報告指出,在大約46個一級分銷商中,安踏秘密控制超過了40個,這些分銷商銷售合計占總銷售額約70%。同時,將子公司變成分銷商,這樣“子公司”的成本不必出現在上市公司系統中;另一方面,不用等到商品最終銷售到客戶手中,在分銷商收到貨物后就可以確認收入,既減少開支,又加速收入確認,這無疑會讓財報得到美化。
渾水報告還指出,這些分銷商的平均毛利率僅為7%到8%,平均凈利率則接近為零,遠遠落后百麗和寶勝這些運動鞋服代理公司。
7月9日早盤,安踏體育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渾水對其相關指控,指出部分分銷商為推廣業務便利,會自稱為集團“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其為安踏品牌的一份子。
7月9日上午,渾水發布第二份做空報告,指責安踏體育涉嫌內部腐敗欺騙投資者,十年前利用代理人體系轉移上市公司優質資產。安踏體育對此回應稱指控報告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截至7月10日收盤,安踏體育的市值為1362億港元,經歷了股價暴跌、澄清公告之后其股價仍沒有起色。
對安踏體育而言,渾水的做空報告隨時可能卷土重來。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安踏體育眼前的危機應該基本算過去了,但深層次的危機還沒解決,不排除之后還有做空報告出來。
連遭三次做空
過去的13個月中,安踏已經三次成為沽空機構的獵物,在分析人士看來,這與安踏不透明的財務狀況息息相關。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安踏被做空主因還是財務漏洞多、數據不正常。
2018年6月14日,沽空機構GMT發布針對體育用品企業的做空報告。報告重點提到了安踏,認為安踏的“利潤率難以置信,(安踏)要么是世界最好的體育用品公司,要么就是個騙子公司。”而GMT傾向于相信后者。
2019年5月,沽空機構Blue Orca發布安踏體育的做空報告,認為安踏夸大旗下品牌Fila的零售銷售收入,對比一眾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好的太不真實”,安踏估值有34%的潛在跌幅。Blue Orca Capital創始人索倫達爾更是質疑安踏的會計及企業治理水平,尤其是旗下品牌FILA(斐樂)的營收不透明,認為其股價有高達34%的下跌空間。
上述兩次做空均對安踏體育股價造成短期影響,但安踏體育股價在短期下跌后,又再度回升到做空前水平。
安踏發布的2018年報顯示,營收同比上漲44.4%至人民幣241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42.9%至57.00億元。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表示,這得益于增長強勁的FILA,銷售增速超過80%,全年流水超過100億元,是增速貢獻最大的品牌。
近年來,野心勃勃的安踏朝著2025年的“營收千億目標”全力沖刺,為此開啟了“買買買”模式,相繼收購了斐樂與亞瑪芬體育。不過在安踏體育的財報中卻從未披露斐樂的具體財務數據,這也成為安踏財務不透明的主要質疑點。自2009年收購斐樂以來,安踏體育一直未曾披露斐樂的具體收入及其他數據,僅披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踏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新加坡,包含斐樂在內的門店數目共1652家。
財報顯示,2018年安踏集團實現營收241億元,市值超千億港元,位居全球同行業前三,安踏同時還喊出了趕超耐克、阿迪達斯的口號。不過無論從市值、營收數據還是產品、品牌層面,安踏想要趕超耐克、阿迪達斯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眼下,安踏的當務之急是,經受住做空機構的猛烈炮火,并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