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醇朱偉大玩“饑餓營銷”套路 高頻大幅漲價消費者能否買賬?
- 2021年07月08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在接手貴州醇僅15個月之際,貴州醇、枝江酒董事長朱偉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高調宣稱:“2000億市值目標也許用不了十年!七年?八年?”在沉迷“口號式目標”飽受爭議的同時,朱偉本人也在“酒業網紅”道路上愈行愈遠,社交媒體平臺日均更新三四條動態,已成為常態化。
在接手貴州醇僅15個月之際,貴州醇、枝江酒董事長朱偉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高調宣稱:“2000億市值目標也許用不了十年!七年?八年?”在沉迷“口號式目標”飽受爭議的同時,朱偉本人也在“酒業網紅”道路上愈行愈遠,社交媒體平臺日均更新三四條動態,已成為常態化。
不久前的六月初,朱偉還通過個人自媒體號通報貴州醇業績:“截止昨天,貴州醇1至5月銷售增長227%,利潤超過去年全年”;“年初的計劃是今年銷售翻一番,目前來看應該問題不大。”
朱偉發布的貴州醇這一喜人業績引發了行業極大關注,但隨后不久,這條動態卻疑似被刪除。記者嘗試私信朱偉了解其中緣由,未獲回復。
沉迷“口號式目標”
2019年8月,貴州醇由維維股份易主江蘇綜藝集團。次年2月,貴州醇和枝江酒業迎來了新任掌門朱偉。根據維維股份財報中披露的數據,2012年至2018年七年期間,貴州醇分別虧損0.13億元、0.88億元、0.57億元、0.49億元、0.49億元、0.52億元和0.21億元。
履新貴州醇當天,朱偉以一封行業公開信形式向外界公開了未來發展目標。在公開信中,朱偉除了喊出引發行業熱議的“十年2000億市值”口號,還提出“三年銷售目標40億”、“第五年銷售目標80億”的細分目標。之后更是頻頻向外界放出“3個月扭轉8年虧損史”、“做醬酒領域百億大單品”、“重回湖北第一”等豪言壯語。
今年大年初一,朱偉再發新年公開信,借此向外界公布了貴州醇和枝江酒業2020年經營情況。貴州醇2020年銷售增長了206%,成功實現扭虧,利稅過億的目標也已實現。招商方面,2020年貴州醇招商235家,枝江招商110家。朱偉再提出2021年全年發展300家經銷商、未來三年銷售持續翻番的目標。
據記者觀察,招商情況是朱偉在自媒體平臺最常提及的話題。今年五月份,朱偉通過自媒體號表示:“春節后兩個月,貴州醇新增經銷商147家。新品上市一周年,貴州醇合計新增經銷商近400家。今年年底能超過1000家嗎?”
雖然朱偉本人未直言今年招商目標由300家增為1000家,但其通過自媒體號轉發了媒體相關報道,似乎默認了“今年計劃招商1000家”的說法。朱偉同時配文稱:“1000家經銷商能夠支撐100億銷售嗎?”
值得注意的是,100億銷售目標是貴州醇原本10年的規劃,而2000家經銷商也是貴州醇的終極招商目標。按照貴州醇的規劃,公司最終將形成30個左右省級大區、2000個左右縣區級分公司、2000個左右經銷商、50000家左右核心終端聯盟體的營銷高速公路體系。
盲目擴張下“真年份”能否保真?
經銷商規模的迅猛增長無疑能快速拉動貴州醇業績表現,但同時也把存貨成本和周轉風險轉嫁到經銷商身上,此舉也引起不少網友非議。
在朱偉個人自媒體的評論區,不少評論勸朱偉不要盲目擴張,有網友表示:“名人效應是把雙刃劍,經銷商轉化到消費者端,路漫漫兮。”也有網友一針見血的指出:“一般產品,經銷商的數量是越多越好。但是真年份,靠的是存貨。存貨決定銷量。”
“真年份”是貴州醇、枝江主打的宣傳口號。朱偉在自媒體平臺表示,市場交流時,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貴州醇的老酒存量究竟能否支撐未來發展?”朱偉給出的答復是:“精細測算每年能夠用于市場銷售的老酒數量,以產定銷,實行配額制供應,不會寅吃卯糧。”
而事實上,朱偉剛剛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多款年份產品售罄的消息:2009年釀造,去年包裝生產的貴州醇醬香10年產品已經全部售罄;2007年釀造,去年包裝生產的貴州醇真年份12年產品已售罄。
不禁讓人擔心,如果真年內新增1000家經銷商的話,貴州醇還能否以產定銷,“真年份”還能否“保真”?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為:“對于貴州醇這樣急于擴張的新興品牌來說,由于品牌力有限,產品推廣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很有限的,只有通過渠道擴張才能夠快速做大體量。所以朱偉要借著漲價的趨勢,通過個人IP打造企業品牌,快速在全國建立企業品牌的影響力。”
頻繁漲價被指是“饑餓營銷”套路
從去年10月枝江酒提價、今年5月貴州醇提價來看,外界關于貴州醇產能的擔憂并非毫無道理。
5月17日,朱偉通過自媒體號宣布,由于成本上漲、供需關系變化等因素,貴州醇醬香5年漲價15%,每瓶上漲100元,漲價至799元。朱偉還配文稱:“飛天茅臺酒同樣是五年,價格已經3000元左右了。”
事實上,貴州醇漲價已醞釀多時。今年三月底,貴州醇曾發文稱將暫停向經銷商供貨,外界已紛紛猜測這是在為漲價造勢。朱偉則回應稱:“說實在的,我們還真沒想那么多,確實只是三月份計劃生產量已經全部用完,庫房沒貨了,只好停貨。”不少網友并不認賬,在評論區直指貴州醇系“饑餓營銷”。
之后,貴州醇更是頻頻向外釋放“缺貨”的信號。4月初,朱偉發布頭條文章稱,繼3月份首次收縮市場投入以后,決定5月11日再次收縮市場投入政策,經銷商專營產品價格也將上調。此舉同樣引發了爭議,“如果能提高經銷商的利潤,達到了市場營銷的目的,那是最好的了。但如果僅是收割了經銷商利潤,顯得就太過浮躁草率。”
在蔡學飛看來:“枝江和貴州醇都屬于區域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很有限,他們的漲價更多的是一種造勢行為。實際上對于產品的零售價格來說,貴州醇之前的價格已經很高,而這么高頻、大幅度的漲價,實際上是不利于產品銷售的。但對于貴州醇而言,不僅可以通過漲價打造品牌熱度,進而提高品牌話題度和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漲價來增加產品的稀缺性與價值感,來提振市場渠道信心。銷售價值不大,更多的是營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