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值退市第二股提前鎖定:養豬第一股*ST雛鷹還剩3天
- 2019年07月30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7月29日,*ST雛鷹股價跌停,收于0.81元,這已經是公司連續第17個交易日低于1元,意味著即使未來3個交易日股價連續漲停,8月1日(第20個交易日)*ST雛鷹股價仍將低于1元,觸發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面值的退市條件。
繼中弘股份之后,A股第二只因跌破面值而退市的股票或將誕生。
7月29日,*ST雛鷹股價跌停,收于0.81元,這已經是公司連續第17個交易日低于1元,意味著即使未來3個交易日股價連續漲停,8月1日(第20個交易日)*ST雛鷹股價仍將低于1元,觸發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面值的退市條件。
曾被業界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的*ST雛鷹,在經歷了債務違約、“欠債肉償”、巨虧38億元把豬餓死等一系列奇葩事件后,或將再次刷新歷史。
退市邊緣上演“生死時刻”
今日尾盤半小時,*ST雛鷹上演“生死時刻”,在經歷了大半天的股價震蕩后,13:45之后公司股價跌停,就在人們以為退市幾成定局時,14:28,公司股價突然直線拉升至0.87元,隨后拋壓太重,股價震蕩下跌,收于0.81元,賣一仍有32萬手封單。當天成交額2.4億元,換手率15%。
按今日收盤價0.81元計算,即使未來3個交易日股價連續漲停,*ST雛鷹股價最多也只能到0.94元。屆時,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根據A股相關規定,交易所有權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不過,有投資者提出,*ST雛鷹是否可以通過縮股的方式保殼。畢竟6年前,閩燦坤B就曾經用這種方法逃過一劫。
6年前,閩燦坤B因連續18個交易日收盤價跌破面值,面臨退市風險。彼時,閩燦坤B的股價只有0.386港元/股。生死存亡之際,閩燦坤B通過一套“組合拳”,即“重大資產重組理由停牌+實施縮股方案”,成功上岸。
對此,市場人士分析,*ST雛鷹縮股保殼幾無可能,因為閩燦坤B在觸發退市指標前已經停牌,而*ST雛鷹基本面不容樂觀,目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縮股操作的時間不夠。
因持續跌破面值而退市此前曾有先例。2018年9月13日-10月18日,中弘股份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成為A股首只“跌破面值”退市的個股。今年6月,*ST華業也因連續14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距離退市僅“一步之遙”;6月27日,*ST華業股價重新站上1元,不過7月29日公司股價再次低于1元。
退市危機近在眼前,*ST雛鷹也曾“放手一搏”。7月24、25日,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但26日卻突然變臉遭遇“天地板”,最后股價收于0.85元,再次陷入險境。
*ST雛鷹7月23日龍虎榜顯示,其中不乏西藏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拉薩東環路第二證券營業部等游資身影。
深交所質疑是否“拉抬股價”
處在退市邊緣的*ST雛鷹,近日還因與供應商合作養豬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7月24日晚間,公司公告稱,與3家供應商簽訂合作成立養殖公司協議,開展生豬養殖,公司以豬舍實物資產出資,供應商以債權+種豬方式出資。
當晚,深交所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就4個方面的事項作出說明,其中就包括說明“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影響股票交易、抬拉股價的情形”。
7月28日晚間,*ST雛鷹回復深交所關注函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公司現金流緊張,公司貸款、貨款等未能按期償還支付。

針對公司現狀,*ST雛鷹采取了多種方式解決債務危機:以公司存貨償付債權人本息,目前已交割的貨物1.37 億元;開展債務重組,目前已與部分債權人簽訂框架協議,尚未簽訂正式協議,尚未有實質性進展;將公司部分未利用豬舍等固定資產租賃給第三方,短期內可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未來,公司仍將會結合市場情況,積極與各債權人探討合適的債務解決方案,緩解公司債務危機。
*ST雛鷹稱,公司的本意是通過合作成立養殖公司來解決供應商的債務問題,并盤活資產,擴大生豬養殖規模,以便達成共贏的局面,不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影響股票交易、抬拉股價的情形。
18萬投資者“踩雷”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雛鷹股東戶數仍高達18.42萬戶。
即使到了退市邊緣,還有不少投資者豪賭“翻盤”。除了7月25日,近4個交易日,*ST雛鷹每天換手率超10%。股東戶數一季度也猛增3萬戶。
*ST雛鷹2019年一季報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侯建芳是公司控股股東,侯五群、候斌、侯杰、侯建業、深圳市聚成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均為控股股東親戚或一致行動人。長安信托的兩個信托計劃也是侯建芳等人共同成立的。

公司一季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南方基金和招商基金旗下產品持有公司股份。
隨著退市常態化,A股“仙股”和“準仙股”不斷增多,越來越多個股面臨“跌破面值”退市的風險。
中證君統計發現,截至7月29日收盤,在滬深兩市正常交易的股票中,收盤價低于1元的“仙股”共有3只,分別為*ST雛鷹、*ST華信、*ST華業。
除此之外,還有55只個股股價低于2元,入圍“準仙股”陣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A股市場越來越崇尚價值投資,基本面好的股票股價不斷創新高,績差股越來越邊緣化。隨著退市制度的嚴格實施和注冊制的推行,績差股被市場拋棄是必然趨勢。隨著“跌破面值”退市的案例不斷增多,仙股將更加無人問津。
楊德龍說,投資者也逐步認識到只有做好公司的股東,才能獲得好的投資回報。績差股可能面臨直接退市的命運,以往烏雞變鳳凰的故事,以后會越來越少,建議投資者一定要遠離績差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