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碳云數據:推動碳中和實現的核心問題,在于全民參與
- 2021年06月04日 來源: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我覺得這個問題特別能體現能源環保行業與大眾之間存在的信息誤差,這也是導致大眾感覺無法參與進來的重要原因。
記者:碳云數據目前已經開始進入新能源領域,你們如何應對新能源設備帶來的成本問題?
碳云數據:我覺得這個問題特別能體現能源環保行業與大眾之間存在的信息誤差,這也是導致大眾感覺無法參與進來的重要原因。我們現在的新能源發電里面包括核能、水電、風電和光伏,其中核能、水電和風電是屬于國家層面的基礎設施,由他們來管控,比如其中風能的投入成本就近千萬。但是新能源里面光伏發電是例外,它的投入成本很低,如果是以單個分散型的投入方式,一座十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只需要投入三四萬左右,回報率也不低。所以對我們來說,新能源設備的成本目前還不是主要問題。回看過去兩個季度,32家代理商平均復合增長率近47%。從數據表明,民眾對產品的認可逐步認可。
記者:那么碳云數據目前有搭建新能源設施設備方面的工作嗎?
碳云數據:有,現在也在籌備這部分內容。在十四五規劃出來之前,我們企業的發展方向以數據驅動,提升能源儲存,使用效率。在十四五規劃出來之后,至少有十五個省份開始推出相應的響應計劃,其中新能源設施設備的投建也是重點。面對當下的新形勢,加大了我們對產業的信心,以及過往成果的肯定。在過去的政企合作基礎之上,也收到了多地政府的合作邀約,加大對“碳概念”基礎設施的投建,至此完成基礎設施+數據驅動+云AI的一體化服務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碳云數據將重點推進基礎設施投建,目前已與多家政企簽約合作備忘錄,涉及金額近十三億元。
記者:碳云數據身處一個新興行業,在推動實現碳中和的工作當中,有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值得其他企業借鑒?
碳云數據:簡單說來,我們現在的所有新能源項目都具備確定性的增長空間,且新能源的發展不是單車道,它還會帶動更多上下游產業的聯動。在過去,能夠置身碳中和的參與者,多數為各級政府,以及政企。在產業推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大動脈,還需要千千萬萬的毛細血管,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民眾可以參與進來,帶動產業就業。面對大動脈到毛細血管轉變的產業機遇,碳云數據有效的將產業鏈端、政府端和民眾端鏈接起來,來迎接產業爆發,提升企業護城河。同時,碳云數據依然秉承對代理商,合伙人的從嚴審核制度,不僅求發展,同樣求質量。
記者:針對全民參與的發展目標,碳云數據有哪些方式,可以將碳中和的理念融入到不同人群中的?
碳云數據:這個問題主要在于更好的實現產業鏈端、政府端和民眾端之間的鏈接和賦能。碳云數據通過多地實行政企合作和代理合伙的形式,在推動新能源基礎設施的過程中,不斷深化“碳中和“發展目標的重要理念。同時還創造了相關新興產業,進一步帶動各地就業發展,讓基層群眾更好的參與其中。此外,碳云數據還結合互聯網+的方式,不斷通過模式創新,引導80后、90后等主流互聯網生態中的社會群體,通過多領域、多平臺的方式參與到產業發展當中。
記者:在推動碳中和的服務過程中,你們遇到的比較核心的問題有哪些?
碳云數據:在服務過程中,關鍵點是在相關理念的普及,以及全民參與的廣泛性。這也是我們目前在極力解決和發展的兩個問題。現目前社會群體對“碳概念”的認知度不足,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的參與上,有熱忱之心卻不得方法。我們會不斷的深化相關理念的普及,讓更多的群體脫離無法參與和高成本投入的誤解。同時也會在各個領域針對碳云數據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更廣泛、更高效的實現全民參與做出的推廣和發展。
記者:因為今年這次沙塵環境的影響,風沙治理和碳中和雙概念疊加,國內許多環保板塊的企業股價上漲。您認為這種現象是偶然性的,還是會一直保持向上的勢態發展下去?
碳云數據:這個問題并非是絕對的。由于國家的引導和提倡,伴隨著“碳概念“的普及和群眾認知的深化,國內節能環保發展的態勢必然是會持續上漲的。但是趨勢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能源和環保企業的努力最終能不能觸及大眾的視野,又如何將產品更好的接入到更多的人群當中,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對我們來說,怎么讓更多人關注環保和新能源,關注“碳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相關的理念和意識,才能使行業未來會發展得更好,這也是我們碳云數據的重要社會責任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