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課一刻鐘┃慶祝建黨百年,傳承中國精神之井岡山精神
- 2021年01月20日 來源:廠商供稿
提要:井岡山的物質生活如此艱苦,可紅軍戰士沒有怨言,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斗志,那首膾炙人口“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的紅軍歌謠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021年總112期
第【3】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現在和將來對黨和人民的崇高偉業都已經和將要發揮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江西時重要指示,賦予了井岡山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對我們學習和弘揚井岡山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這一重要論述對于我們把握井岡山精神的現實意義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同時對于我們弘揚井岡山精神,砥礪奮進推進新時代條件下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井岡山精神產生的背景歷史事件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宣布“分共”。隨著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中國革命進入低潮。
1927年7月,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并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由于當時革命形勢已處于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攻打中心城市受挫。
1927年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審時度勢,果斷決策,適時放棄了進攻中心城市長沙的原定計劃,率領起義部隊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中段地區進發,開展游擊戰爭。
1927年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 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助,得以進駐茅坪、茨坪,安置部隊傷病員,設立了留守處,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
部隊到達井岡山之初,周圍各縣的黨組織已遭到完全破壞,只剩下少數藏匿避難的黨員,群眾的革命情緒也由于大革命的失敗受到嚴重的挫折,國民黨反動派在軍事上血腥“圍剿”的同時,經濟上對邊區長期嚴密封鎖,環境極為艱苦。
在工作千頭萬緒的情況下,毛澤東首先著手恢復和重建邊界各級黨組織,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逐步開展土地革命,建立了邊界各縣、區、鄉各級工農民主政權,逐步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同時,毛澤東在理論上也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井岡山道路的開辟
他撰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了中國革命特別是創建井岡山根據地以來的經驗,深刻地分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中國革命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充分論證了紅色政權產生和發展的可能性。這篇著作連同毛澤東的《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革命精神的開端。沒有井岡山精神,就沒有井岡山道路,反之,沒有井岡山道路,也沒有井岡山精神。
二、井岡山精神的科學內涵
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
堅定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精神支柱。
大革命失敗后,井岡山的革命火種靠什么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這種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會產生戰勝困難、戰勝敵人的精神力量,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在敵人的屠刀下慷慨就義、視死如歸,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精神飽滿、斗志旺盛。
實事求是、勇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
20世紀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中國革命正處于低潮時期,中國革命的道路在哪里,應當怎么走?亟待中國共產黨人回答。然而,就黨的整體來說,思想還束縛在以城市起義為中心發動武裝起義,奪取全國政權的俄國革命模式中,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都未能正確回答這一根本問題。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的井岡山斗爭實踐中,以勇闖新路的大無畏氣概,經過艱難的摸索和創新,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正確回答了這一根本問題,開辟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能夠開辟,能夠成功,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思想基礎之上的。
井岡山革命道路的選擇,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是我們黨勇闖新路的第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的行動,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之源。
艱苦奮斗、敢于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容
井岡山所處的湘贛邊界,因地處邊陲,在經濟上基本是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這種落后的自然經濟狀況,決定了根據地經濟斗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加上國民黨軍隊里三層外三層的嚴密經濟封鎖,井岡山軍民遭受的經濟困難是空前未有的。
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感嘆道:“一年以來,邊界政權割據的地區,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p>
井岡山的物質生活如此艱苦,可紅軍戰士沒有怨言,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斗志,那首膾炙人口“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的紅軍歌謠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井岡山精神的現實意義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江西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井岡山是紅色搖籃;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和不斷發展起來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著豐富的內容。而產生于我們黨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井岡山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見證了中國歷史走向新的轉折點的歷史時刻,見證了星星之火燃遍整個神州大地的開端。在這里,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革命的一條嶄新的道路。
井岡山精神是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在革命時期所培育出的革命精神。
正是有了井岡山精神,共產黨人在逆境中堅守了自己的信念,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井岡山精神是產生于革命時期、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與精華。它展示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生命力,依靠群眾的凝聚力,敢闖新路的創造力。它是中國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新時代下的井岡山精神將與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相結合,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推力。
四、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時代光芒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上井岡山時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就要再續開天辟地、書寫新時代傳奇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為了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就要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全黨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全黨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就要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過程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