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課一刻鐘┃慶祝建黨百年,傳承中國精神之“五四運動精神”
- 2021年01月05日 來源:社會組織眾扶平臺
提要:五四運動中的精神,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2020年總110期
第【1】期

導語
五四運動中的精神,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核心內容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一種青春的贊歌。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歸結起來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追尋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站在中國革命的高度也可以概括為三點:愛國主義精神、民主科學精神、改革創新精神。
意義表現
五四運動要解決的是民族危亡的問題,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對解決這個歷史問題的主體能夠產生強大推動作用的精神。五四精神不僅反映著五四運動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五四時期那一代時代先鋒的嶄新的人格特征。表現為以下四個統一:
一、啟蒙與救亡的自覺廣泛的統一;
二、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的統一;
三、刻苦耐勞的精神與進取創新的精神的統一;
四、獨立自主的精神與無私奉獻精神的統一。
作為跨越世紀的一代人有責任將自己即將送走的世紀中所積累的精神遺產帶進新世紀,五四精神就屬于這樣的精神遺產。因此,我們不但應當繼承五四精神,而且應當弘揚五四精神。
愛國主義內涵
五四精神是熱血青年們自發并逐漸凝成的一種神圣的精神追求,其精髓世代相承,升華為愛國主義的一種體現。愛國主義內涵是什么呢?
愛國主義貫穿中國古代、近代、現代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時期,愛國主義具有不同的內涵。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我們應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線,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題,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內容。它“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在我國古代,鞏固和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探求改革和進步,致力于國家富強是愛國主義的內涵。
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愛中國共產黨、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這一論斷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同時也是從歷史與實踐的角度對愛國主義本質的深刻把握。 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表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內涵。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
當前,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革命、建設、改革艱辛實踐所取得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長期發展的實踐表明,辦好中國事情的關鍵在黨。祖國的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運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
在新時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積極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廣大青年對五 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 相信,贏得過巨大光榮的中國青年,必將在新的歷史時期,贏得更大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