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二輪演出圓滿完成
- 2020年12月15日 來源:CENR 中國企業報道
提要:2020年12月12-14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在博納星輝劇場完成二輪演出六場。該劇由北京演藝集團主辦,北京京演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市曲劇團合作創排。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場場爆滿,共四千余觀眾觀看了演出。
2020年12月12-14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在博納星輝劇場完成二輪演出六場。該劇由北京演藝集團主辦,北京京演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市曲劇團合作創排。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場場爆滿,共四千余觀眾觀看了演出。
運河傳奇敘輝煌,中華少年志氣高
“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云。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一首過鰲頭磯(明)李東陽的古詩詞伴著稚嫩的童聲緩緩而出。大幕拉開,一群小朋友穿著漢服,搖晃著小腦袋,背誦著古詩詞。生生不息的大運河精神魅力撲面而來,此情此景深深打動現場觀眾們的心。
隨后,劇中爺爺洪亮的一聲呼喚“小船頭”,好戲上演。嬌小靈動的“小船頭”在京杭大運河上,努力地劃行承載著對爸爸媽媽思念的一葉小舟,途中奇遇仙翁和各種神獸,生動地展現出了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拼搏精神和大運河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極具教育性和啟發性。
助力打造運河文化,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大運河漂流記》以家住余杭的小船頭為了實現與多年未見的父母一起慶祝自己的生日,鼓起勇氣劃著小木船北上,她遇到用神筆畫出運河壯闊綺麗美景的畫中仙,并答應幫畫中仙尋找丟失的神印,以最終完成巨作《千里江河圖》為始。小白龍、小麒麟、重明鳥等爺爺日復一日為她講述的《山海經》中的神獸,也相繼成為了她的旅伴,這些神獸集天地自然之精華,護佑著運河周遭百姓的安居樂業。
縱觀全劇,創作者在幾個正面主要角色身上凝聚了典型的中華傳統美德。以小船頭一家人為例,小船頭的父母為修繕大運河常年離家,犧牲小家成全“大家”,而女兒小船頭為了和他們團圓,下定決心獨自沿河而上去往三千多里外的京城,在面對危險和困難時,毫不畏懼,言出必行,這一家人的勤奮堅韌和淳樸善良,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才會有大運河這樣的堪稱人類歷史上的奇跡誕生。
古老故事全新演繹,童趣洋溢成就精品
通過觀看《大運河漂流記》,大小觀眾都如同坐在一艘能夠在時空隧道里自由穿梭的寶船,跟隨小船頭和她的好朋友一同飽覽大運河的風光,追溯大運河輝煌的歷史文化。在藝術創作蓬勃開展的當下,該劇的編創者獨具慧眼,把握住近年來非常熱門的“大運河主題”,并且為了符合少年兒童的興趣和心理特點,精心構思和設計,為整個兒童舞臺藝術領域做出了表率。無論是從《山海經》中幻化而來的代表正反兩派的神獸,還是為小船頭和朋友們所感化,放棄西方侵略者的“強盜邏輯”,決意做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的保羅神父,都被刻畫得逼真生動,并具有時尚感。
《大運河漂流記》的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在思想立意堅實的基礎上,舞臺表現手段豐富多彩,別出心裁。融匯了戲曲、舞蹈、功夫、中國動漫乃至RAP(說唱)等對應各處情節,并大膽運用高科技手段,渲染奇幻迷人的意境。二輪演出大獲成功,從小觀眾們興奮的反應以及與臺上角色積極的互動中,不禁令人感悟到傳統文化藝術歷久彌新的有容乃大,是可供有心人無限開掘甄選的寶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在全劇的結尾,小船頭一家站在寬闊的大船上,這個經歷了如夢似幻的運河之行的小姑娘,立志要讓大運河的故事代代相傳,這也明確傳達了創作者的心愿和初衷。小觀眾們也一定會從這部正能量滿滿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北京演藝集團作為國有文化旗艦企業,在聚焦“一城三帶”的首都文化建設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創造社會效益,以推動舞臺藝術的廣泛傳播為己任;堅持文藝精品戰略,加強藝術生產管控體系,在藝術生產工作的方向與路徑上不斷升級,整合院團演藝資源,引導各級院團“出精品”。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是一部以大運河為題材的原創兒童劇,緊緊圍繞“一城三帶”的主題,反映了“大運河文化帶”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的有機統一。出品單位北京京演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子公司,積極響應集團為加快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體現時代精神、首都水準、北京特色精品力作的有力號召,與集團旗下北京曲劇團合作推出《大運河漂流記》,在舞臺上以戲劇的表現形式喚醒了這份關于老北京的文化記憶,讓大運河文化再一次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