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攜手11家博物館舉辦 "互聯網+中華文明"大展國慶開幕
- 2020年09月28日 來源:IT運維網
提要:2017年,國家文物局與騰訊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通過觀念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互聯網與文物資源的跨界融合,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播與弘揚。騰訊在新文創(chuàng)戰(zhàn)略下發(fā)揮自身"科技+文化"能力,持之以恒地助力各文博單位的數字探索。
9月26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騰訊主辦、11家文博單位合作支持的"互聯網+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以"文物的時空漫游"為主題,首次以數字化形式結合創(chuàng)意互動玩法,共同呈現近百件著名文物。展覽旨在以數字技術給大眾帶來一場沉浸式體驗的中華文明探索之旅,以創(chuàng)新手段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本次展覽獲得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館支持,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山西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多家文博單位共同合作,圍繞經典文物IP打造全新數字文博體驗。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經理、騰訊新文創(chuàng)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李航表示:"騰訊致力于以科技創(chuàng)新傳承中華文明,為了讓經典文物擁有更豐富的表達形式,更沉浸的數字化參觀體驗,騰訊攜手眾多優(yōu)秀文博單位,將經典文物IP融合AI等多項前沿技術,在策展過程中探索全新的文化創(chuàng)意形式,讓更多用戶近距離感受到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基于文物背后不同的文化主題,展覽打造了五個主題空間,觀眾可以在展覽構建的不同"時空艙"中感受多種文化內涵。例如,在"天人相合:神明與禮制"主題下,觀眾可以了解青銅器背后蘊藏的禮制與祭祀文化;在"有典有章:理性與秩序"主題下,以數字形式體驗兵馬俑,感受秦文化的風采;在 "美善合一:匠心與技道"主題下,感受古人生活的智慧與藝術;在 "翰墨文心:風骨與氣韻"主題下,沉浸體驗數字化構建的"曲水流觴"意境;在"文以化之:交流與融合"主題下,觀眾身臨其境感受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融合。

展覽優(yōu)秀互動體驗與視覺盛宴背后,是來自騰訊多個業(yè)務的技術支持。例如,騰訊AI Lab依托前沿的圖像生成技術,通過訓練AI學習模型,模仿書法的形體及神韻,在展覽中呈現AI書法。騰訊云AI為首都博物館打造了一款運用AI圖像識別的小程序,用戶使用小程序拍攝身邊物品,可圖像識別出外觀最接近的文物。騰訊多媒體實驗室為展覽提供聲學技術支持與聽覺解決方案,實現每個分區(qū)聲場清晰流暢。

展覽探索多種趣味傳播方式,面向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傳播。展覽針對青少年設計全套定制化觀展方案,為青少年打造專屬參觀線路與文物教育內容。同時,主辦方還邀請青年歌手、演員王源成為展覽的"首席推薦官",向年輕人傳播展覽,鼓勵青少年群體了解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展覽更融入了Next Idea騰訊新文創(chuàng)大賽的青年創(chuàng)意佳作,展現了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意想象。具體包括八款博物館創(chuàng)意小程序、創(chuàng)意朗誦與解說、功能游戲、文創(chuàng)設計、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等,由微信極客、全民K歌、騰訊游戲學院、騰訊QQ、閱文集團、騰訊互娛高校聯盟分別主辦的賽事出品。主辦方還聯合快手,邀請快手達人以短視頻形式展現展覽亮點。

2017年,國家文物局與騰訊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通過觀念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互聯網與文物資源的跨界融合,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播與弘揚。騰訊在新文創(chuàng)戰(zhàn)略下發(fā)揮自身"科技+文化"能力,持之以恒地助力各文博單位的數字探索。本次展覽作為騰訊總結過去三年的實踐經驗和成果,為"互聯網+中華文明"的三年行動計劃交上一份答卷。

觀展的用戶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首都博物館",點擊"享·服務",進入"預約服務";或可通過瀏覽器訪問首都博物館票務預約平臺,選擇觀展日期和時間,預約成功即可免費參觀。展覽在9月26日至10月25日期間,博物館日常開放時間及夜場開放時間,詳見首都博物館開放預約參觀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