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成全球抗疫中堅,三諾“科技戰役”顯擔當
- 2020年07月20日 來源:廠商供稿
提要:“在口罩嚴重缺乏的情況下,三諾作為中國500強制造業企業,有責任也有能力來干這個事。我們多造一個口罩,就多保護一個人。”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如是說。
今年兩會期間,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等科技界、醫衛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都紛紛表示,科學技術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回首這場以舉國之力打贏的疫情防控攻堅戰時,會發現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城市管理等領域深度融合,在疫情監測分析、人員管控、醫療救治、復工復產等各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無一不在宣告中國的日益強大,而這些震撼背后所蘊含的科技無一不彰顯中國科技的“硬核”實力。
可以說,中國已成全球抗疫中堅力量。在全球疫情蔓延加劇,疫情防控任務依然繁重的情況下,中國的科技“硬核”抗疫力尤其重要。
阿里利用云技術,與浙江、湖北、湖南、貴州等28個省及市區合作快速搭建了“數字防疫系統”;百度基于 AI 圖像識別技術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建立AI測溫系統,大幅提升人流篩選及預警效率;而此次科技抗疫中,來自深圳的科技企業表現尤為亮眼,在抗疫期間再次上演“深圳速度”。華大基因馳援海外,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座“火眼”實驗室也已啟動或在洽談中,總檢測日通量超過30萬人份;邁瑞醫療火線救援,向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十數萬醫療設備;比亞迪跨界援產口罩與消毒液,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深圳三諾集團,更是在疫情爆發后第一時間臨時調整生產線,一次性投入五千多萬資金,累計投資過億元,建造了業內最高標準的十萬級無塵無菌車間,通過不斷擴大投入提高產能,達到月供醫用口罩3億只,月供額溫槍200萬支。
三諾電腦超高速口罩生產線,每秒鐘可產1000只,日產能高達100萬只
“在口罩嚴重缺乏的情況下,三諾作為中國500強制造業企業,有責任也有能力來干這個事。我們多造一個口罩,就多保護一個人。”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如是說。
這或許便是中國制造強大后的底氣,急社會之所急,造人民之所需。
像比亞迪、三諾集團這樣的中國傳統制造企業能迅速跨界生產醫療產品,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中國制造業數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和積累,比亞迪從最初的電池生產、手機代工,到如今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代表。三諾集團同樣如此,從默默無聞的模具工廠起家,到如今產業橫跨影音娛樂、信息科技、智慧家庭和智慧健康四個領域,年產數千萬件智能硬件產品,成為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這中間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或許只有三諾人知曉。
“轉產口罩的過程比創業還辛苦,但我和三諾都非常榮幸。”三諾集團董事長兼CEO劉志雄說,“我們總共出口口罩應該有一個多億只了,我們每天現在幾百萬只的口罩出貨,出口了二三十個國家,從南美到印度、俄羅斯,這些市場也都起來了。接下來我們的訂單應該在未來這三兩個月還是排得比較滿的,所以我相信一個月兩三億只口罩的出口,應該很正常。”在行業面臨大洗牌的情況下,三諾口罩順利出海,對中國制造業起到了智慧轉型的示范作用。
一個產業想要長遠發展,除了自身創新研發實力和產品競爭力,還受制于市場供需。
疫情帶來的口罩紅利,吸引了大大小小的企業紛紛轉產。然而,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口罩市場飽和,中國口罩企業又紛紛把目光轉向海外。上半年,中國為全球“戰疫”提供了大批“彈藥”。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統計數據,截至7月14日,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長32.4%,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3.6%和46.4%。
市場很大,但門檻不低。隨著國際疫情態勢的變化,海關加強了對防疫物資出口的把關。商務部和海關聯合發布公告,口罩出口必須取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口罩不僅要符合進口國的質量標準,也要取得國內的資質,這意味著口罩市場將從“混亂”逐漸回到“正軌”。三諾集團旗下廣西三諾智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三諾電子有限公司相繼取得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成為進入商務部醫療物資出口“白名單”的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為馳援全球疫情做好了充分準備。反觀國內的不少山寨口罩廠、中小口罩廠因資質缺失,產品無競爭力,最終失去了市場,紛紛破產。
三諾集團旗下兩家公司相繼成為進入商務部醫療物資出口“白名單”的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為全球抗疫貢獻力量
而像三諾集團這樣的企業卻依然在風中起舞,依然堅挺的扛著中國醫療出海大旗,將中國防疫產品帶到每一個需要支援的地方。截至目前,三諾集團口罩已踏足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丹麥、愛爾蘭、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阿里數字防疫系統到三諾集團、邁瑞等企業的醫療制造出口,中國科技抗疫的力量振奮世界,疫情也推動了全球大健康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表示,到2023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預計將實現超14萬億的產值。后疫情時代,中國制造業企業如何乘風破浪,快速轉型并尋找機遇?三諾集團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早在2019年初就布局了智慧健康產業,以智能制造業為根基,正式探索科技賦能健康產品領域,不僅規劃了醫用口罩、功能性口罩、時尚設計類口罩產品線,而且深入布局智慧健康防疫產品領域,用科技的手段研發生產了移動語音會議辦公系統、有溫度傳感的個人穿戴設備、非接觸式的刷臉智能硬件、殺毒的居家產品等一系列防疫產品線,實現健康產品的多場景化覆蓋,為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智慧轉型提供了新思路。
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口罩及個人防護產品的不足,通過創意設計更好地驅動醫療防護產品與服務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使用效率,從而為各種防疫場景貢獻設計力量,三諾集團聯合中國工業設計協同創新平臺、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共同主辦了“三諾杯”全球防疫產品設計大賽。大賽得到了全球國內外企事業單位、設計機構、設計師、藝術家、院校師生們的積極響應,大賽作品征集已于2020年6月30日截止,共征集了1213件高質量作品,其中防護類作品共196件、檢測類作品共172件、消毒類作品共459件、健康類作品共137件、醫療類作品共116件。目前,大賽組委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作品的整理工作,隨后將進入緊張的初評階段。屆時將由重磅專業權威評委進行評審,秉持著專業、嚴謹,公正的態度,根據評審細則,遵照評審流程,從實用性、創新性、人本性、美學性、可持續性五大方面,通過入圍初評和決賽復評兩個階段,最終評選出40件入圍作品,由專家評審團對40件決賽作品進行線下評審終評打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同時按照網絡投票與專家評審團線下評審終評打分相結合的方式(大眾網絡投票40%+專家評委60%),評選出最佳綠色設計獎、最佳商業價值獎、最佳設計表現獎三個單項獎。
“三諾杯”全球防疫產品設計大賽火熱進行中,評審團個個是大咖!
劉志雄說:“三諾圍繞出行、工作、教育、家庭四個場景,打造智慧健康產業鏈,致力于為人們健康防護提供優質解決方案。”三諾以聲覺為核心,打造場景化產品整體解決方案,以設計創新提升生活品質,同時用科技賦能健康,幫助更多的健康產業快速迭代,讓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