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直播帶貨質量底線 互聯網營銷人才將迎來高質量標準
- 2020年06月18日 來源:廠商供稿
提要:據了解,電商委基于多方合作內容,將啟動《食品互聯網營銷師評價體系》及《化妝品互聯網營銷師評價體系》團體標準的起草工作。標準將涉及政策法規、藝術素養、職業倫理、平臺運營、食藥質量安全管理、營銷與推廣、團隊統籌、品牌和輿情管理、信用建設、行業分析能力、稅務合規籌劃、金融與供應鏈風險控制。
當前互聯網營銷成為熱詞,大量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網絡平臺、MCN機構以及消費者涌入網絡直播市場。“直播帶貨”也成為各地加快推進六穩六保、消費提質擴容、脫貧攻堅、融合創新的重要抓手,由于“直播帶貨”價值內涵尚未明晰、從業標準尚未確立、監管治理體系尚未完善,大量問題也亟待疏導和解決。
記者了解到,目前消費者在看待現在網絡直播帶貨方面,普遍認為方便快捷,可以直觀、快速的了解產品特點,主播會幫助和線下比價,也可以享受到更優惠的價格。但一部分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都會遇到有些主播夸大其詞,特別是化妝品類產品的直播,很多會把功效夸大,甚至有些主播也會推薦一些三無產品,讓消費者沒有安全感或者是收到貨才發現是臨期的產品,承諾的贈品收不到貨或者和直播時候描述的有出入等。對于有些食品類的商品,有的主播會運用一些語言技巧和模棱兩可的詞語誤導消費者,比如大包小包,消費者收到貨才發現和印象中超市里面的大小不一樣,其實算下來并不便宜等情況。
大部分受訪的消費者都表示,希望網絡帶貨主播能夠更規范,主播不提供虛假信息,不欺騙消費者,并且希望對主播帶貨有矩可循,有法可依,同時對于網絡主播帶貨的行業有一定的約束力的呼聲普遍很高,消費者更希望提升直播帶貨行業整體的形象,而不是只有幾個大流量主播可以信任,同時還包括了對主播使用普通話等具體的要求。
其實在今年5月份,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關于對擬發布新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中,公布擬新增10個新職業,其中就包含互聯網營銷師,互聯網營銷人員的培訓和監管工作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中提出,加大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改革力度,進一步明確政府、市場、用人單位、社會組織等在人才評價中的職能定位,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協調高效的人才評價管理體制。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市場機構以及企業、院校等作為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提供技能評價服務。
譚先生是北京一家MCN機構非凡星旭的負責人,譚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主播帶貨行業亟需相應的行業標準和規范,譚先生希望主播從形式上是多樣化并且接地氣,主播的表現形式通俗不庸俗,并且通過規范的行業培訓,真正提高主播群體的綜合素質。譚先生同時希望通過行業主管機構的干預,促進對主播帶貨行業運營的規范化,包括MCN機構的標準化、規范化,能夠讓MCN機構也起到對行業的監督促進作用。對主播帶貨行業,產品品質方面,譚先生表示,希望能夠做好商品的品控,多做精品,少打價格戰。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金融創新傳媒研究所研究員李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直播帶貨本質上是一種基于互聯網交易平臺的促銷方式,是我國當前融媒體發展新形勢下的一種創新產物。李響表示:融媒體所謂“融”,不只是以往所謂的手機電腦等多屏融合,更是擴展到了黨建、政務、商事、金融、媒介、社交等領域的全面融合。
李響說,當前直播帶貨是一把“雙刃劍”。究其原因,是生產商——平臺——MCN機構——主播——消費者這一全新的鏈條,讓原本相對獨立的網絡表演、營銷與直銷、物流供應鏈等領域完成了“破壁融合”。起初,這一促銷手段在“預售”和“去庫存”兩個領域上成果喜人;但當疫情來臨,實體企業涌入直銷、互聯網視聽平臺轉戰帶貨、傳媒廣告公司轉型MCN、海量勞動力試水主播時,大量業余資源的快速涌入,導致直播帶貨出現了“法律紅線危機”和“盈利模式危機”、進而導致了“社會信任危機”。當前,國家各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已逐步出臺指導意見和規范,對問題嚴重的部分也開展了嚴打治理工作,這一領域也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新形勢下,從業者應當嚴守法律紅線和道德底線,而意圖進入直播帶貨領域的企業和個人更應該客觀分析、理性思考,不要被盈利的“數據”沖昏頭腦,認清潛在的法律法規風險、道德信用風險、質量安全風險和供應鏈安全風險更為重要。
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電商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電商委)執行會長稅晶告訴記者,電商委充分發揮自身職責與優勢,從高素養人才標準以及“三品一械”質量安全紅線等角度,促進互聯網營銷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電商委依托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的平臺,聯合相關科研院所、政府協會、平臺企業,推進直播帶貨行業相關標準的研討與制訂,并積極參與助力相關法規規章的調研與完善。現階段,電商委聯合中國傳媒大學開展直播帶貨行業的綜合素養人才培訓,是響應國家人社部的號召,是對人社部《關于對擬發布新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新增互聯網營銷師,互聯網營銷人員的培訓和監管工作的具體落實,是滿足社會從多個維度打造質量安全有序、紅線意識明確、倫理素養高尚的互聯網營銷市場與直播帶貨人才的實際需求。
據了解,電商委基于多方合作內容,將啟動《食品互聯網營銷師評價體系》及《化妝品互聯網營銷師評價體系》團體標準的起草工作。標準將涉及政策法規、藝術素養、職業倫理、平臺運營、食藥質量安全管理、營銷與推廣、團隊統籌、品牌和輿情管理、信用建設、行業分析能力、稅務合規籌劃、金融與供應鏈風險控制。
同時,此次電商委聯合中國傳媒大學,系統化整合食藥與媒介的學術資源,共同開展促進互聯網營銷市場健康發展的合作,共同打造了《互聯網營銷綜合能力培養》系列課程并共同完成《直播銷售員(食品方向)》的認證工作,助力從事互聯網營銷領域的組織和學員可持續發展,推動學員安全意識與專業技能雙提高
吉林某電商供應商負責人裴先生告訴記者,作為國內一級批發市場圈內的成員,很多批發商一致認為,目前互聯網主播帶貨行業,亟需規范行業發展,甚至可以說是迫在眉睫。裴先生表示,互聯網主播帶貨行業的無規則情況,嚴重擾亂了國內電商行業正常的發展規律,惡意拼價、夸大商品價值和商品功效等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還嚴重阻礙了商品的制造生產端和商品流通供應鏈環節的創新與研發,導致陳舊商品之間直接進行價格戰,各環節無利化或微利化,從而使我國消費制造業發展速度放緩。
裴先生認為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與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的此次合作,能夠促進互聯網主播帶貨行業趨向于行業正規化,尤其是主播專業化發展,解決行業無標準可循混亂發展的情況,提高目前互聯網帶貨主播的整體素質,對當前青少年的價值觀等起到積極的正向的引導,包括對互聯網主播帶貨行業商品品質,甚至商品的產業制造,商品供應鏈環節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