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Ⅳ期原發性肺癌中國治療指南2020年版發布
- 2020年01月15日 來源: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近日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在《中華腫瘤雜志》發表一篇《Ⅳ期原發性肺癌中國治療指南2020年版》。
1月14日消息 近日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在《中華腫瘤雜志》發表一篇《Ⅳ期原發性肺癌中國治療指南2020年版》。
報告顯示,原發性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2015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約78.7萬例,死亡病例約63.1萬例。由于侵襲性高,且缺乏有效的早期發現手段,導致中國大部分肺癌患者就診時已是Ⅳ期。
原發性肺癌(以下簡稱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發病率為57.26/10萬,位于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位;其中男性52.0萬例,發病率為73.90/10萬,居惡性腫瘤第1位;女性26.7萬例,發病率為39.78/10萬,居惡性腫瘤第2位。
國際肺癌研究協會2015年制定了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美國醫療保險監督、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數據庫(SEER)顯示,在初診時約57%的肺癌患者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
因此,Ⅳ期患者的治療是肺癌治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年來肺癌治療領域研究進展最多的部分。病理診斷是肺癌診斷的金標準,基于遺傳特征的分子分型使Ⅳ期肺癌的治療步入了個體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新的肺腫瘤組織學分類。與2004年版分類相比,其中一項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在Ⅳ期肺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策略中強調了分子遺傳學的作用。
石遠凱表示,Ⅳ期肺癌患者可出現刺激性干咳、咯血、胸痛、發熱和氣促等。當腫瘤在胸內蔓延侵及周圍組織時,可導致聲音嘶啞、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霍納氏綜合征、胸腔積液和心包積液等。遠處轉移至腦、骨、肝、腎上腺及其他器官時,可引起相應器官轉移的臨床表現。另外,部分患者可出現副腫瘤綜合征,包括庫欣綜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高鈣血癥、類癌綜合征和繼發增殖性骨關節病等,甚至有少數患者以惡液質狀態為首發表現。
石遠凱認為,化療是治療Ⅳ期肺癌的基石但療效不佳。他建議,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為Ⅳ期原發性肺癌新的選擇。
據悉,近年來,隨著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飛速發展,Ⅳ期肺癌的治療理念在不斷發生變化,患者的生存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為了及時反映國內外Ⅳ期肺癌治療的新進展,進一步提高中國Ⅳ期肺癌的規范化診療水平,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組織專家制定了《Ⅳ期原發性肺癌中國治療指南(2020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