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齊鋰業被判支付近4000萬澳元工程款 鋰礦項目進展一再拖延
- 2021年03月11日 來源:新京報
提要: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鋰業”)在澳大利亞的鋰礦布局再遭挑戰,與建設總承包商MSP工程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MSP”)的官司第一回合結束:法院判天齊鋰業在3月15日前支付工程欠款本息合計約為3888.15萬澳元(折合約1.95億元人民幣)。
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鋰業”)在澳大利亞的鋰礦布局再遭挑戰,與建設總承包商MSP工程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MSP”)的官司第一回合結束:法院判天齊鋰業在3月15日前支付工程欠款本息合計約為3888.15萬澳元(折合約1.95億元人民幣)。
3月11日,記者曾致信天齊鋰業投資者關系。截至發稿時,天齊鋰業尚未作出回應。
3月10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公告,雖然西澳大利亞州最高法院(以下簡稱“西澳最高院”)判決已經生效,并發出了付款指令書,但該公司全資子公司Tianqi Lithium Kwinana Pty Ltd(以下簡稱“TLK”)已提起上訴中止執行,并表示根據當地相關法律,上訴判決前,其可暫不執行付款。
雙方第二回合已經開始,這一次焦點有三個:其一,天齊鋰業認為,MSP違反雙方簽署的《總包協議》造成過在澳大利亞奎納納建設氫氧化鋰項目建設嚴重超期、超支,所以不僅不應支付工程欠款,天齊鋰業正在提起仲裁申請,要求MSP進行違約賠償,金額為2.2億澳元,遠超此前MSP主張的工程欠款本息和。截至目前,這一案件尚未作出裁決。
其二,MSP已提出新的索賠理由和主張金額,認為TLK解除《總包協議》不具備合法理由,要求TLK仍需承擔奎納納一期合同里規定的完工后尾款約4134萬澳元和利息;同時要求TLK承擔奎納納二期合同里規定的進度工程款約916萬澳元。
其三,MSP提交仲裁申請,要求天齊鋰業全資子公司成都天齊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天齊”)作為母公司擔保方,替TLK支付《總包協議》項下未支付的合同款項。但天齊鋰業認為MSP提供了具有誤導和欺騙性的信息,擔保應被撤銷;因索賠金額存在爭議,MSP無權就擔保提出索賠。
目前來看,這一官司對天齊鋰業的凈利潤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天齊鋰業披露,TLK已于2019年就將MSP向TLK訴訟的未支付工程款計入其應付款項,而西澳最高院最新簡易程序判決執行金額超過上述金額的部分為利息。MSP于2月26日向TLK提起的索賠聲明不會影響公司2020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蛇吞象”收購之下的隱患
鋰被稱為“白色石油”,已成為重要資源。但在當年,天齊鋰業的實際控制人蔣衛平做的只是代理進口鋰輝礦。憑借接手了連年虧損的射洪鋰鹽廠,天齊鋰業開始成為生產商進而開始闖蕩市場。
2014年,天齊鋰業收購澳大利亞的Talison Lithium Limited(以下簡稱“泰利森”),參與全球鋰業格局重寫,但也讓負債率從20%出頭增長至45.82%。四年后,蔣衛平又開始新一輪豪賭,瞄向了Sociedad Quimicay Minera S.A.(以下簡稱“SQM”),后者擁有全球最大鹽湖,通故鹵水提鋰,比礦石有更低的邊際成本。幾經周折后,2018年,天齊鋰業以SQM歷史高位溢價接盤。到2019年末,天齊鋰業負債率高漲至80.9%。
資金不足的天齊鋰業為了購買SQM股權,曾向銀團借款35億美元,這也導致其面臨流動性資金緊張局面,并購貸款中18.84億美元在2020年11月底到期,后雖然獲得銀團展期,但也只是延長至12月28日。不僅如此,收購SQM后,天齊鋰業遭遇行業周期調整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不利因素。2019年天齊鋰業營收同比下降22.48%,產生高達59.83億元人民幣的凈虧損。
在這一關頭,12月8日天齊鋰業披露,全資子公司Tianqi Lithium Energy Australia Pty Ltd(原全資子公司天齊英國,以下簡稱“TLEA”)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GO Limited(以下簡稱“IGO”)。IGO是一家采礦和勘探公司,擁有優質的西澳大利亞鎳、銅和鈷資產。
這是一筆14億美元的交易。此次增資擴股扣除交易費用后的資金被用于澳大利亞氫氧化鋰工廠一期剩余資本性開支、必要的運營資金,以及償還銀團貸款本金不低于12億美元。
對天齊鋰業來說,其出讓了TLEA 49%股權,并且將全資子公司成都天齊的全資子公司TLH旗下TLA的100%股權轉讓給了TLEA,前文的TLK也是在這筆交易中隨著TLA轉移到TLEA旗下。從持股比例來看,TLEA仍對文菲爾德持股51%,后者又全資控股泰利森。
然而,戰略投資者有權任命TLEA兩名董事,且其中一名是澳大利亞居民,同時有權提名文菲爾德的一名董事。不僅如此,投資者有權不時任命、罷免和更換首席財務官。天齊鋰業披露,如果董事會表決出現平票情況,天齊鋰業指派的董事長有多投一票的權利。《股東協議》約定,對于文菲爾德董事會的決策需要在合資平臺董事會層面先討論表決,董事會達成一致認識后再由TLEA委派的兩位董事將表決意見傳達到文菲爾德董事會上。
目前來看,泰利森對天齊鋰業相當重要,其在2020年半年報中透露,泰利森開發的澳大利亞亞格林布什礦山是公司目前唯一在產鋰礦,主要產品為化學級鋰精礦和技術級鋰精礦。通過其實現鋰精礦的自給自足,覆蓋公司生產鋰化工產品所需的所有鋰原料。所以公告披露,引入戰投的同時,天齊鋰業明確了IGO不享有優先購買權。
2020年底,天齊鋰業在一場投資者關系活動上回應,目前泰利森化學級鋰精礦只供給天齊和美國雅保兩位股東,未向第三方出售;文菲爾德《股東協議》規定泰利森化學級鋰精礦不能出售給第三方,兩位股東購買后均自用,如有剩余只能委托代加工。
無法審計的海外資產
對于天齊鋰業澳大利亞項目另一個關注焦點是2019年財報中,信永中和會計事務所罕見地出具了保留意見。會計所對天齊鋰業前述一期、二期氫氧化鋁項目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且預計未來短期內都不能到項目所在地實地查看、檢查原始憑證原件等其認為必要的審計程序。
這樣的保留意見顯然被深交所格外關注,2019年年報問詢函的首個問題就是要求公司回應。天齊鋰業在回應中稱,保留意見涉及事項可能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不具有廣泛性,且公司采取措施解決、消除上述事項影響。
但對于天齊鋰業澳大利亞項目的質疑仍然存在,而問題的關鍵就是“遙遙無期”。2016年,天齊鋰業通過了建設年產2.4萬噸電池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的議案,決定使用自籌3.98億澳元(當時約20.16億元人民幣)用于上述一期項目建設。2016年10月正式啟動,預計建設周期25個月,到2018年底竣工且試生產。2017年10月,天齊鋰業披露二期總投資概算為3.28億澳元,建設周期為26個月。
但在這之后,天齊鋰業開始為這個項目加碼。2017年12月,通過配股募資16.0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被投入了這一項目的建設。到2019年中,一期項目的已超出預算39.3%,但在2019年10月,天齊鋰業將項目投資總額已從3.98億澳元調整至7.70億澳元(當時約37.12億元人民幣),同時將達到預定可使用時間延長到2019年12月31日。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報中,二期工程進度甚至出現了反常的倒退,由6月底的65.28%減為50%。
然而,2020年2月3日,天齊鋰業再發項目進展相關公告,除了說明一期項目一直處于調試裝狀態,更結合當前的財務資金狀況稱,公司決定調整一期氫氧化鋰項目的調試進度安排和項目目標,放緩項目節奏,并不再聲明具體的投產時間表。
前述投資者關系活動上,天齊鋰業回應,一期項目最晚在2022年第四季度達產,二期項目的建設在2023年完成,而二期項目建設資金來源預計為一期項目產生的自由流動資金、泰利森分紅以及雙方合資公司的特殊目的項目融資等。
也就在此時,爆發了前述天齊鋰業與MSP對工程款項的爭議。記者查詢發現,MSP官網在2019年披露了這一項目的情況,聲稱項目價值7億澳元。MSP的責任包括從批次工藝和概念性的工藝流程圖開發為具有連續火法/濕法冶金工藝設施,并且作為EPC的總包商。 這個合同原本只有一期24000噸/年,但是后來增加了二期。
根據MSP的描述,項目建設開始于2016年第四季度,試車開始于2019年第二季度。建設高峰時的人員超過1000人,項目采用當地人員和材料達到80%。該公司官網還附上了兩張外觀照片,主要是設施主體的外觀。
不過,天齊鋰業在上述活動上表示,正在建設的奎納納氫氧化鋰項目目前處于暫緩建設狀態,天齊鋰業總部最近一直在與TLK技術團隊緊密溝通,雖然由于疫情原因公司國內人員無法去到澳大利亞,但今年情況好于預期。IGO 的引入能幫助奎納納項目在精細化運營等方面有進一步提升,彌補公司海外運營管理經驗的不足,通過TLK現有團隊和IGO的加入,相信可以達到計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