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重申不會投資車企 四大汽車概念股大跌
- 2021年05月25日 來源:中國財經網
提要:近期,有關華為參股長安汽車、小康股份等傳言出現,對于這傳聞,華為今日午間(5月24日)再次對外發布聲明稱:“我們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這一長期戰略在2018年就已明確,沒有任何改變。”
近期,有關華為參股長安汽車、小康股份等傳言出現,對于這傳聞,華為今日午間(5月24日)再次對外發布聲明稱:“我們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這一長期戰略在2018年就已明確,沒有任何改變。”
截至記者發稿前,北汽藍谷下跌8.42%,股價為17.3元;小康股份下跌6.36%,股價54.00元;長安汽車下跌6.32%,股價23.42元,廣汽集團下跌4.32%,報11.74元。盡管一再否認進入汽車制造行業,但華為幾乎成為了眼下汽車圈最受關注的“鯰魚”。
今年4月份開始,從社交媒體的自動駕駛技術刷屏到與北汽合作的阿爾法S華為HI版,再從發布“華為八爪魚”自動駕駛平臺等車機產品以及參與小康旗下賽力斯的下游銷售,華為承包車圈熱點的同時也讓資本市場迎來了年后的小高潮。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4月初在分析師大會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產業是未來十年最具顛覆性的產業之一,也是華為目前最為重視的業務。“中國每年3000萬臺車,未來會更多,即便只做中國市場,每年能從每臺車上平均獲得1萬元的收入也足夠了。”
而在5月18日,華為內部發文進行多項人事調整,其中具體包括:免去余承東華為云CEO職位,但新增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CEO,王軍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此舉被業內視為華為加大汽車業務的舉措之一。
在最新發布的聲明中,華為表示,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為品牌汽車,而是華為三十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來幫助車企造好面向未來的車,即為車企提供基于華為ICT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部件。
同時,華為表示:“至今為止,我們并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企,更不會控股、參股。以后,凡是議論上說華為造車、或者參股汽車制造行業,均為謠言,勿輕信。”
目前,華為選擇了北汽、長安和廣汽三家車企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支持它們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經華為授權才可以使用HI標識,代表Huawei?Inside。
關于華為與重慶小康集團旗下的金康賽力斯的合作,華為表示,華為是賽力斯SF5的電動部件和HiCar座艙部件的供應商。同時為了解決華為授權手機零售店在華為手機大幅減少情況下的生存問題,華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來銷售此款車,零售店可以獲得相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