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爾生物“戰疫” 筑起生物安全“保護墻”
- 2020年03月03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用于檢測保存研究新冠病毒樣本的3臺海爾物聯網超低溫設備,在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實到位。
走近病毒,才能知道病毒;接觸病毒,才能了解病毒,戰勝病毒。
在武漢等抗擊疫情一線,一些專業科技設備的投入使用,讓醫護、科研人員能安全地接觸病毒、檢測病毒,對抗擊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低溫技術讓病毒“沉睡”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基地,也是武漢市首家新冠病毒防疫定點醫院。
在這里,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疑似患者,從他們身上提取血液、血清、尿液、唾液、糞便,分離出DNA、RNA等生物樣本,以便進行分析、確診和研究。由于數量眾多,金銀潭醫院建立了專門的生物樣本庫,用于保存研究生物樣本。
在“病毒四伏”的樣本庫不能出一絲差錯,如何才能科學儲存、智能取樣、安全檢測?金銀潭醫院使用海爾生物的樣本網場景解決方案,采用超低溫存儲設備,讓病毒在恒定低溫狀態“沉睡”。
樣本庫用的是智能物聯云芯超低溫冰箱的碳氫變頻制冷技術。這一技術以更低的耗電量、更低的噪音、更好的箱內溫度均勻性,讓樣本存儲更穩定,而雙系統技術則讓設備運行更安全。解決方案設計了智能物聯功能,因此病毒能被隨時“監控”,醫務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控冰箱的運行狀態、報警記錄、事件記錄等信息,與海爾BIMS樣本管理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實現樣本精準定位,出入庫掃碼二次核對,更加安全。
“海爾生物超低溫冰箱在變頻技術和雙系統技術上已經達到全球先進水平。”海爾生物研發負責人介紹,他們的產品已在-80℃和-190℃的自動化存儲上取得突破,在溫度均勻性方面能夠做到保持在正負3℃的水平,由于采用了物聯網技術,在管理上更加便利和人性化。
除了在金銀潭醫院生物樣本庫里大顯身手,海爾生物的超低溫存儲設備還助力針對病毒的科學研究。1月21日,用于檢測保存研究新冠病毒樣本的3臺海爾物聯網超低溫設備,在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實到位。
專利產品守護醫護人員安全
在這場艱難的“戰疫”中,奮斗在抗疫第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成了最美“逆行者”,如何保護他們的安全成了緊迫課題,尤其是在患者取樣、檢測等環節,如果沒有專業防護,醫護人員將直接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下。
業界的解決方案主要是采用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是一種能防止危險生物微粒發生氣溶膠散逸的箱型空氣凈化負壓安全裝置,廣泛應用于生物醫療的各個領域,是各家醫院最基本的安全防護設備之一。
為此,作為國內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的引領者,海爾生物在疫情發生后立即投身抗疫戰斗,一邊“急救火”,緊急捐贈抗疫亟需的安全防護物資,千里馳援武漢;一邊“忙保障”,調派人手保障醫療設備的安裝和運行。
1月25日大年初一,面對武漢醫療設備緊缺的情況,海爾生物緊急捐助生物安全柜、超低溫冰箱、血液冷藏箱等共計價值約300萬元專用生物安全醫療設備,1月26日3時啟運出發,馳援近1100公里,1月27日早上運抵武漢。
面對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部戰區總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抗擊疫情的需求,海爾生物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緊急運送安裝超低溫冰箱、生物安全柜等設備到場,通宵達旦做好安裝、調試等工作,為醫護人員筑起一道道“保護墻”。
海爾生物國內市場總監王穩夫介紹,海爾物聯網智聯生物安全柜具備氣流阻斷專利,保證氣流不外泄,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其恒風速專利,解決了安全柜使用一段時間后風速變化的行業難題,始終保持風速穩定,為實驗室提供安全保障。目前,擁有27項專利技術、7項安全智能設計,廣泛應用于醫療、科研院所、制藥工廠等領域,產品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
“盈康一生”打開新“藍海”
安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認為,海爾生物下游細分領域擴容有望充分帶動生物醫療低溫儲存設備需求,成長性突出。
分析師認為,生物醫療低溫儲存設備對冷藏溫度和保持恒溫的要求遠高于一般冷藏設備,技術壁壘高,因此競爭廠商少、市場集中度高。公司產品憑借行業頂尖的技術品質和強大而完善的營銷、服務網絡有望實現跨越式增長。
近年來,大健康領域風起云涌,各路資本競逐孵化、布局項目。行業風口群雄逐鹿,但在更細分的生物安全領域,海爾生物的存在格外特殊。一方面,海爾在大健康領域孵化了“盈康一生”生命健康生態品牌,這一品牌包括海爾生物、盈康生命、醫療服務平臺等,已經形成成熟的產業鏈互補場景;另一方面,海爾生物在業務類型上較為獨特,被視為缺少對標企業的“新物種”。
“疫情是個突發事件,給了我們工作的壓力,也帶來改變的動力,它倒逼海爾生物思考如何做好生物安全的大文章。”海爾生物總經理劉占杰說,海爾生物成立15年,瞄準生物醫療低溫儲存這個領域深耕細作,并將物聯網差異化看作是企業發展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