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致和堂“補骨脂”不合格再上質量“黑榜” 回應稱“已召回并銷毀”
- 2019年11月01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日前,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關于83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2019年 第75號)”顯示,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補骨脂(批號181101)被安徽省食藥檢驗研究院檢出含量測定不符合規定。
日前,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關于83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2019年 第75號)”顯示,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補骨脂(批號181101)被安徽省食藥檢驗研究院檢出含量測定不符合規定。
“補骨脂”不合格再上質量“黑榜”
國家藥監局表示,對于不符合規定藥品,已要求相關企業和單位采取暫停銷售使用、召回等風險控制措施,對不符合規定原因開展調查并切實進行整改。
對此,記者致電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其質量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對補骨脂(批號181101)進行了能力范圍內的召回,并進行銷毀。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的藥品都是檢驗合格之后才會推廣到市場上,對于市場上抽檢到的不合格藥品,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取樣過程所存在差異性問題;二是公司很多樣品是在終端進行抽樣的,有一些終端的小藥店并不是公司的直接客戶,他們所銷售的公司藥品可能是中間已經轉過好多家。“這些小藥店在進行抽檢的時候,一般不會全部檢測,而是取一部分進行抽檢。這樣一來,就不是很確定所取出抽檢的幾百克樣品是否還是公司原來的樣品。”
這位負責人稱,公司對于流通到市場上的藥品都留有樣品,如果在市面上接到藥品不合格的通知,公司會先對自己相應的留樣藥品進行復檢,比如,此次不合格的補骨脂(批號181101),公司的復檢結果為合格。
天眼查顯示,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3000萬元,是一家集中藥飲片、花草茶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中藥企業。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近幾年該企業曾多次因藥品質量不合格被通報。
近幾年屢上質量“黑榜”
2016年8月18日,江西省藥監局發布的“江西省收回藥品GMP證書公告(2016年4號)”顯示,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因存在未按標準進行檢驗、檢驗記錄造假、直接外購桑寄生飲片進行分包裝、毒性飲片生產過程無監控設施等行為,被江西省藥監局收回藥品GMP證書(證書編號:JX20140060)。
2016年10月8日,江西省藥監局發布的《江西省藥品質量公告(2016年第3期、總第48期)》顯示,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燙水蛭、牡丹皮、僵蠶、平貝母、沉香、白芍6批次中藥飲片被檢出總灰分、性狀、含量測定不符合規定。
2017年2月9日,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的“總局關于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21號)”顯示,經青島市食藥檢驗研究院檢驗,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板藍根(生產批號160201)不合格,不合格項目包括性狀、含量測定、二氧化硫殘留量等。
2017年4月1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福建省藥品質量公告總第65期 ”顯示,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浙貝母被福建省食藥質量檢驗研究院檢出性狀、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規定。
2017年5月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總局關于61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70號)”顯示, 該企業生產的3批次白礬(批號分別為160401、160301、150902)不合格。
2017年9月,福建省藥監局發布的“福建省藥品質量公告(2017年第7期,總第68期)”顯示,該企業生產的太子參、柿蒂、白及3批次藥品被檢查出性狀、二氧化硫殘留量等不合格規定。
2017年10月1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總局關于12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162號)”顯示,經江西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檢驗,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白術(批號170501)被江西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檢查出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規定。
2018年2月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總局關于65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2018年第23號)”顯示,經北京市藥品檢驗所檢驗,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批號160401)甘草(甘草片)的含量測定不符合規定。
2018年2月27日,江西省食藥監局發布的“江西省2018年第一期藥品質量公告”顯示,該公司生產的野菊花(批號160702)、射干(批號160601)分別被檢出含量測定和水分不合格規定。
2018年6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關于11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2018年第44號) ”顯示,經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檢驗,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雞內金(批號171001)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為浸出物。
對于產品屢次被查出問題,江西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藥品有可能是使用2016年采購的原料所生產的。她表示,公司采購的藥品原材料絕大多數來自于農戶,2016年以前,有些采購的原材料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但2016年以后,公司加強采購標準之后,產品的不合格率已經下降了很多,藥品抽檢、客戶的反饋度也都比以前好多了。“現在公司要求所有供應商要先將樣品送去第三方進行檢測,檢測合格之后才能被公司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