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康國賓私有化塵埃落定 機遇挑戰仍并存
- 2019年03月11日 來源:投資者網
提要:1月18日(美國時間),愛康國賓發布公告稱完成公司私有化,愛康集團將從納斯達克交易所退市,愛康國賓的美國存托股票(ADS)也將停止交易。
自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18日,幾經波瀾之后,愛康國賓的私有化終于完成。而擺在愛康國賓面前,仍是另一番機遇與挑戰。
同為民營體檢龍頭企業的美年健康在2015年通過借殼江蘇三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并通過資本運作鯨吞彼時的行業第三慈銘體檢,實現迅猛發展。與之不同的是,愛康國賓在赴美上市僅一年后便開始了曲折的私有化之路。2019年1月18日,愛康國賓宣布完成私有化,云鋒基金、阿里巴巴、博裕資本和蘇寧易購成為買方財團的組成部分。市場多數觀點認為,隨著私有化完成,愛康國賓成為阿里巴巴陣營的一員,對雙方來說是共贏。而在非公體檢行業領域,愛康國賓仍面臨著來自美年健康的競爭以及行業內亂象叢生的局面。
機遇
1月18日(美國時間),愛康國賓發布公告稱完成公司私有化,愛康集團將從納斯達克交易所退市,愛康國賓的美國存托股票(ADS)也將停止交易。此次參與愛康國賓私有化的買方團是由云鋒基金聯手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淘寶中國控股入場)和博裕資本、蘇寧易購,以及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黎剛和愛康集團副董事長何伯權組成,私有化的價格為20.60美元/ADS(即41.20美元/普通股),共計15億美元。截至1月18日收盤,愛康國賓報20.53美元/ADS,市值約為14.26億美元。
私有化是指由上市公司大股東作為收購建議者所發動的收購活動,目的是要全數買回小股東手上的股份,買回后撤銷公司的上市資格,變為大股東本身的私人公司。私有化是資本市場上的一類特殊并購操作,相比其他并購操作,最大的區別在于它的目標是令被收購上市公司除牌,由公眾公司變為私人公司。
對于將公司私有化的原因,張黎剛在2015年8月宣布公司啟動私有化后曾表示,愛康國賓的價值沒能在資本市場得到應有體現,如果國內上市的話,市值翻三倍應該沒問題。
根據蘇寧易購和愛康國賓公告和太平洋證券有關研報信息,交易完成后,按照對應的出資額看,張黎剛和何伯權將間接持有愛康國賓24%的股份;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控股及Treasure Cottage間接持有愛康國賓23.8%的股權;蘇寧易購通過參與云峰基金旗下基金間接持有3.4%股權;博裕資本持有13%股權;云鋒基金(除去蘇寧)間接持股比例將達到35.8%,成為愛康國賓的最大股東。
據公開消息顯示,此次參與交易的買方團與阿里巴巴的關系頗深。云鋒基金是由馬云與虞鋒等一批中國企業家和行業領袖共同發起設立的私募基金;博裕資本在2012年曾參與阿里巴巴對雅虎的股份回購計劃,其旗下的兩家機構在阿里巴巴上市前曾持有阿里巴巴的0.55%股份。目前阿里巴巴仍間接持有蘇寧易購的19.99%股份,為其第二大單一股東。
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健康產業是其近年來積極拓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據太平洋證券的研究報告稱,愛康國賓的傳統特色在于體檢前后端的延伸服務。與阿里合作后,有機會在醫藥電商、健康管理等方面產生協同,注重縱向延伸。
研究報告亦稱,健康體檢市場在2017年的規模達到1350億,未來每年仍能維持10%至15%的增速,市場蛋糕足夠大,且還有大量空白的市場和延伸領域可挖掘。而目前,愛康國賓的市場占有率為2%,占非公體檢市場份額的11%。
未來挑戰
據年報數據顯示,愛康國賓于2016年虧損0.78億元,于2017年虧損1.09億元。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的6個月內,公司實現收入22.56億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約為1.54億元,同比下降近3%。
財報顯示,愛康國賓在2015財年的收入分別達到23.96億元,而美年健康以21.01億元次于愛康國賓。2016年,雙方位置發生置換。美年健康2016年的收入達到30.82億元,以近8000萬元的優勢取代愛康國賓成為民營體檢行業第一。2017年,美年健康以高達62.33億元的營收穩坐行業老大位置,凈利潤則增至6.14億元。據公司2018年的業績快報數據顯示,本報告期內美年健康的營業收入為84.54億元,同比增加34.54%,凈利潤為8.22億元,同比增長41.7%。
從目前的行業情況來看,“民營體檢行業老大”美年健康的發展迅猛,在全國200多個城市已布局超過400家的體檢中心,在三四線城市的先發優勢明顯。而愛康國賓近兩年的門店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截至2019年1月初,在全國37個城市僅設有120家體檢與醫療中心,且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城市。愛康國賓未來是否有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的意愿?愛康國賓未對此予以置評。
太平洋證劵研究報告表示,愛康國賓如果實現下沉,將面臨醫療資質有限、審核監管趨嚴、最優合伙人資源有限、設備采購成本相對偏高、管理和銷售人才輸出較慢等問題,開店的盈利周期可能拉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