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聯招聘10億請高曉松代言廣告 卻被曝找水軍刷簡歷?
- 2019年03月07日 來源:時間財經
提要: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智聯招聘某“供應商”在網上某投訴平臺爆料稱,智聯招聘人員在今年春節前后招聘旺季將至之際,花錢找人大量投遞假簡歷。
剛剛過去的2月,高曉松代言智聯招聘的廣告刷遍了各大城市,據稱這波宣傳耗資10億元以上。不過,這場成本高昂的宣傳,恐怕即將被一個小角色“毀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智聯招聘某“供應商”在網上某投訴平臺爆料稱,智聯招聘人員在今年春節前后招聘旺季將至之際,花錢找人大量投遞假簡歷。投一個崗位,該供應商能獲得4元錢,而其上家的上家“董先生”,疑似與智聯內部有勾結,通過回扣等拿到13元/單的價格,吃下其中9元錢差價。
某知名互聯網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王女士對時間財經表示,有招聘需求的公司與智聯招聘合作的方式一般是簽署有期限的《服務合同》。招聘公司會根據合同期間智聯招聘給公司帶來的招聘效果,比如收到的簡歷的份數、面試人員的數量、成功錄用的人員數量等這些指標,來衡量智聯招聘的招聘效果,并以此未依據,決定《服務合同》到期之后,是否續約等問題。智聯招聘出現投遞假簡歷的情況,可能是出于達到贏得招聘公司認可、成功續約的目的。
創建于1997年的智聯招聘,算是互聯網招聘平臺中的老資格了,竟已經淪落至要靠投遞假簡歷忽悠客戶的地步了?智聯招聘相關人員對時間財經表示,目前不對該問題做回應。
內訌引發爆料
促使該供應商爆料的原因,是刷假簡歷的利益鏈條出現“分贓不均”。 該供應商稱,在完成“任務”之后,并未如期收到約定的錢款,疑似錢款被第三方公司(轉包商)截留。根據該供應商在網上某投訴平臺上申訴的內容,錢款金額約為15萬。
該供應商在投訴平臺上稱,“其實這事兒就是因為智聯高層、我的上家和智聯公司員工“郭冬梅”的之間錢怎么分配,沒有協商好才這樣。對于受賄問題,本人和我的上家在微信語音中了解到,董啟之和他在做的公司是通過給智聯那邊的對接人回扣等好處,才把這個項目簽下的。”
公司主導?
智聯招聘是最早一批的互聯網招聘平臺,和前程無憂一起,曾是PC時代招聘行業的領先者。智聯招聘曾在2011年沖刺上市,但因為資本環境惡劣而被擱淺。2014年6月12日智聯招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但比它的老對手前程無憂上市晚了10年。上市3年后,2017年9月智聯招聘發起了私有化退市,目前已經完成了私有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聯招聘存在感有所削弱,在某些領域上被后來者拉勾網、BOSS直聘反超。
上述人力資源部經理王女士認為,智聯招聘屬于綜合性招聘平臺,適用于各行業的各類崗位,覆蓋面比較廣。但跟拉勾網、BOSS直聘、獵聘等相比,智聯招聘并沒有特別強的針對性和較清晰的定位。比如互聯網行業的招聘現在比較偏向使用拉勾網、BOSS直聘等。此次的“刷簡歷事件”,一定程度上側面反映了智聯招聘的競爭焦慮。
據報道,2016年3月至10月期間,智聯招聘曾經發生大客戶部銷售申歡、客服李超利用公司漏洞,將在網站求職的個人簡歷廉價賣給他人的事件。
申歡私下出售幾十萬條網站的個人簡歷,內容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薪資收入等個人信息。智聯招聘負責人稱,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銷售人員與有招聘需求的公司簽署《服務合同》之后,對方繳納服務費用,公司會提供網站簡歷庫下載的用戶名和初始密碼給對方,對方在已開通的權限內對簡歷庫的個人簡歷進行下載。每份簡歷對外的市場報價是50元,但申歡對外的兜售價格為2元一份。
2017年,法院判處申歡和買信息的余秋云分別獲刑三年半,罰金30萬、10萬;李超獲刑一年半,罰金5萬。
至于本次“刷簡歷事件”是智聯招聘工作人員個人行為,還是智聯招聘主導,還有待求證。但無論是誰主導,智聯招聘可能都要面對運營數據真實性被質疑的問題。如果是智聯招聘工作人員個人行為,員工拿回扣的行為則暴露了智聯招聘內部管理存在較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