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星地產千億路途坎坷:母公司債臺高筑或難輸血 維權頻發打臉“品質論”
- 2019年10月15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提出千億目標的紅星地產,近期頻繁在土拍市場亮相。今年3月,溫州市城市中心區前網D街坊東片地塊正式掛牌出讓,紅星地產攜江西省省屬國有企業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和溫州天之畝投資有限公司以16.27億元的價格競得。
2009年,上海紅星美凱龍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紅星地產”)成立。經過10年發展,紅星地產已成為一家行業綜合性地產開發商。
克爾瑞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1-9月,紅星地產全口徑銷售金額396.8億元,在全國房地產企業中排第60位。此前的2017年和2018年,紅星地產的銷售金額分別為318億元和435.2億元。2018年,紅星地產董事長車建新在公司的“品牌大使簽約發布會”上宣布,公司正向千億目標邁進。
有房地產評論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500億和1000億規模都被視為房企需要跨越的兩道門檻,目前紅星地產的年度銷售金額剛過400億元,此時提出千億目標,公司戰略、運營模式、現金流和人才儲備等方面都需要經歷重重挑戰。”該評論員還強調,在地產行業其實有個“500億魔咒”的說法,就是說部分房企銷售達到500億后,會面臨停滯不前的瓶頸期,這也是第二梯隊房企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
還有機構分析師表示,紅星地產現在談“千億”還為時過早,公司在考慮如何彎道超車的同時,也應考慮如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把風險防范和利潤放在第一位。
母公司負債超1600億,運營資金從何而來?
提出千億目標的紅星地產,近期頻繁在土拍市場亮相。今年3月,溫州市城市中心區前網D街坊東片地塊正式掛牌出讓,紅星地產攜江西省省屬國有企業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和溫州天之畝投資有限公司以16.27億元的價格競得。
4月,紅星地產持股的太原紅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9.37億元的價格拿下太原SG-1912地塊;7月,全資子公司以總價19.243億元摘得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原旅游區內一宗住宅、商服綜合用地。
克爾瑞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1-9月,紅星地產新增土地貨值419.8億元,在全國房企中排58位。
拿地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那么紅星地產目前的資金狀況如何?由于紅星地產未上市,其資金狀況或許可以從母公司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簡稱“紅星美凱龍控股”)及關聯公司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H上市,以下簡稱“美凱龍”)的財報數據中窺見一斑。
資料顯示,紅星美凱龍控股旗下有兩家旗艦公司,分別是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紅星美凱龍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紅星地產便隸屬于后者。
紅星美凱龍控股在上交所發布的債券半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負債金額共1662.87億元,與2018年底的1479.73億元相比增長183.14億元;9月初,紅星美凱龍控股發布公告,截至2019年8月末,公司借款余額為870.12億元,累計新增借款占2018年末凈資產的比例為20.79%。
美凱龍的半年報則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美凱龍的負債總額為715.24億元,資產負債率60.47%;而2018年底的這兩項數據分別為655.65億和55.25%。值得一提的是,美凱龍6月底的流動負債為232.14億元,是流動資產(155.25億元)的1.5倍。
上述房地產評論員認為,紅星美凱龍控股及美凱龍負債的攀升,幾乎堵死了紅星地產單純靠母公司輸血這條路。
一邊強調品質重要性,一邊多地項目遭維權
在規模擴張的同時,車建新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設計和品質的重要性。紅星地產也在其官網提到,從未停止對品質的探尋、對生活之美的追求。
然而,聲稱“始終致力于為每一座中國城市帶來更為美好的高品質生活”的紅星地產,旗下的項目頻繁遭遇業主投訴和維權。
今年6月底交房的山西晉中紅星天鉑,其業主對山西青年報記者反映,該小區存在車庫漏水、房屋漏水各種問題。有業主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稱紅星天鉑收房流程不合理,合同寫明是先驗房后收房,但是實際交房的時候是先交錢,還要簽一些如交房后不能對房屋質量提出異議之類的“霸王條款”。
另據荊門晚報報道,荊門紅星時代廣場的多位業主反映,樓盤開發商擅自占用居民樓架空層建食堂或辦公區,不僅侵犯了全體業主的公共利益,還帶來安全隱患。荊門市房管局接到投訴后安排人員進行調查,要求開發商在規定時間完成整改。
還有業主在第三方平臺投訴,稱重慶綦江紅星國際廣場小區部分房子交房后不久出現墻體裂縫等問題,導致根本無法居住。
對于上述業主的投訴和整改進度,記者曾致電致函紅星地產,但截至發稿時未收到任何回復。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紅星地產過于追求規模擴張帶來的“后遺癥”,也有觀點認為,這與紅星地產的管理半徑大不無關系。
紅星地產官網資料顯示,目前公司已在天津、重慶、蘇州等全國53座城市落子,累積項目百余個。如果以100個項目落地53城來計算,平均每座城市所開發的樓盤不足2個,這導致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