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界將捐28萬平方米農地 稱了為紓解香港房屋問題
- 2019年09月27日 來源:經濟觀察報
提要:9月25日,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鄭志剛在業績會上宣布,將會捐出300萬平方英尺(約28萬平方米)農地興建公屋,以紓解香港房屋問題。
9月25日,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鄭志剛在業績會上宣布,將會捐出300萬平方英尺(約28萬平方米)農地興建公屋,以紓解香港房屋問題。
截至2019年6月末,新世界共計持有157萬平方米的農地,均位于香港新界,持有量僅次于恒基兆業和新弘基。鄭志剛稱,捐地與《收回土地條例》無關。
9月11日,有機構呼吁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將私人名下的部分閑置土地收回并用于公屋建設,期望3年內解決市民住房缺口的問題。
2018年5月3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雖然香港房屋問題迫在眉睫,但不能隨意引用《收回土地條例》。“這些覺得私有產權被侵犯的擁有人,會進行司法復核,和政府打持久官司,以致于政府無法有效釋放土地。”
林鄭月娥在會上指出,政府期望房地產開發商釋放囤積多年的私有農地產權,以滿足社會對土地的需求。
為促使房地產開發商釋放農地,香港政府已出臺多個方案。2014年,時任特首的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推出“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 目的是在農地改規劃補地價的環節,緩解開發商和政府之間拉鋸的情況,加快房屋和其他用途土地的供應。
對于開發商來說,更改農地用途補償地價的方式,比招拍掛獲取土地成本低。補地價的計算方法是用變更后計劃用途的土地價值,減去變更前農地用途的土地價值。由于補償地價評估的過程不涉及競爭,只是開發商和政府討價還價,最后協議的金額往往低于政府原來的評估金額。
根據計劃,政府和開發商均可就補地價金額申請仲裁。截至2018年10月,香港地政總署共發出32宗仲裁邀請,僅有2個個案申請人接受邀請,其余的開發商依然選擇傳統方式與地政總署商討補地價。該計劃原定試行2年,現已延長至2020年10月。
2018年,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旨在釋放開發商擁有的新界農地,促進短中期的公私營房屋發展。
計劃指出,因為開發商在香港開發農地需要政府提供的基建設施和程序上的配合,例如通過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發展綠化地或農地,所以建設完成后,香港政府將分享6-7成的樓面面積,剩余面積屬于開發商。政府分享的面積將用作公營房屋,包括居屋、綠置居、公屋等。
林鄭月娥表示:“既然開發農地過程中政府作出配合,那政府分享私人開發商部分樓面面積也很公道。”
9月25日,在鄭志剛宣布捐地的同一天,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一次會議中表示,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于2020年一季度開始接受申請,將與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并行。
新世界大規模的農地購置于上世紀90年代。1991年,新世界以13億港元購入127萬平方米的新界農地,每平方米成本價約1000港元。新世界在1997年年報中稱,當時的環境下,更改農地用途是公司擴張土儲的核心手段,而且與政府協商后補地價的價格也非常合適。
截至2019年6月末,香港四大開發商恒基兆業、新鴻基、新世界和長實地產共計持有農地面積約955萬平方米。其中,恒基兆業持有426萬平方米,新弘基持有288萬平方米,新世界持有157萬平方米,長實地產持有84萬平方米。
此次新世界捐出的28萬平方米農地中,三分之一的土地將用于和社會地產企業“要有光”合作,為低收入家庭建設租賃房。其中,天水圍港鐵站附近3幅共計2600平方米的地塊已經捐出。租賃房項目名為“光村”,最快2022年可以啟用。
“要有光”創辦人余偉業稱,新世界會負責部分建筑費用。目前獲贈的三幅土地營運年限為28年,可以使用到2047年。“光村”租賃房的計劃是,每戶家庭最長租住三年,租金水平視租戶收入水平和支出而定,沒有固定的租金價格,公司會確保租戶付得起租金。
鄭志剛稱,為避免外界誤會,所捐出的農地不會與現有項目毗鄰,也不會在所捐農地附近開發新樓盤。“我們不會在周邊或有利益輸送、利益沖突,也不希望外界有這個感覺。”
其他三大香港開發商是否會考慮效法捐地?恒基兆業表示,愿意與政府磋商,積極協助增加房屋供應,照顧不同階層的需要。長實地產稱,雖然以農地改規劃的方式建設房屋周期較長,但仍然會就此作研究。新鴻基表示不予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