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伊份董事長施永雷:打造“內生態”壁壘,再定義“新鮮”零食
- 2020年06月09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提要:近日,來伊份進行了“新鮮零食”品牌戰略升級,一是將其基因中的“新鮮”打造為引領零食產業變革的“新引擎”,二是要配合其全國發展戰略。施永雷說,“領鮮到底是我們企業內部的指導方針,以后更要讓消費者聽得懂感受得到,更好地指導我們前進。”
中新網6月9日電 “來伊份”正在引領一場以“新鮮”為導向的品牌革新。
步入來伊份橙色的社區小店,經典的小包裝堅果、話梅旁,更多追求“新鮮口感”的肉類、烘焙類零食幾乎周周都有“新面孔”,小巧的陳設籃、不斷增設的新品類,APP下單半小時送達的便捷……來伊份似在不間斷的細微變革之中,完成了對零食業“新鮮”的定義。
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來伊份董事長施永雷將這一“小步快跑”的升級模式稱為是“來伊份20余年來對‘領鮮到底’理念的貫徹”。
近日,來伊份進行了“新鮮零食”品牌戰略升級,一是將其基因中的“新鮮”打造為引領零食產業變革的“新引擎”,二是要配合其全國發展戰略。施永雷說,“領鮮到底是我們企業內部的指導方針,以后更要讓消費者聽得懂感受得到,更好地指導我們前進。”
來伊份董事長施永雷
引領零食業念好“鮮”字訣
零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追求“新鮮”?
“人們對‘新鮮’的認知有多個階段,”施永雷說,“小時候父母炒花生蠶豆,即便放了幾天變軟了,但只要能吃就不認為有問題;后來大家開始追求保質期內的‘新鮮’,比如用鹽用糖來腌漬食品讓保質期變長;而現在,新鮮則意味著健康、營養,以及由此產生‘現制’和‘伴隨’需求。”
事實上,20年來,來伊份正是扮演了引導消費者對零食“新鮮”概念不斷進化的“啟蒙者”角色。從首創的“手抓包”,到如今的“一人食零食”,背后是對“即食新鮮”消費的洞察與苛求。
此番“新鮮零食”品牌戰略升級,則是來伊份對“新鮮”概念的再定義。施永雷介紹,從新鮮的原材料,到針對少鹽、少糖、少油食品的“鎖鮮”包裝技術,從“0瑕疵”的生產工藝環節,到冷鏈運輸、30分鐘送達的“保鮮”服務,“鮮”字訣貫穿了來伊份的全產業鏈。
“鮮”亦成為來伊份新品研發的主攻方向。據悉,當前來伊份以每周出新品的頻率不斷聚焦“新鮮零食”,優化產品結構,探知市場趨勢。
施永雷介紹,來伊份龐大的研發團隊一方面對接國內外各大食品研究所,將最新的口感、口味進行轉化落地;另一方面則向地方小吃、甜品店、熟食店等等傳統餐飲“取經”對標,尋找“更新鮮”的方向。
不僅如此,來伊份的管理體系也在圍繞“鮮”字不斷升級。
“首先是中央廚房式的供給保證產品新鮮度和口味的標準化,我們對800多個品類進行分類管理,高頻食用的會越做越新鮮,儲備性的則適當延長效期。”施永雷說,在此基礎上,利用大數據,實現所有門店每日配貨,例如新鮮一人食產品必須“當日生產,日銷日畢”。
將零食的“新鮮度”對標生鮮界的“日日鮮”,來伊份由此延伸了零食場景的“深度”。早餐預售取貨、午餐動銷折扣、下午茶時段外賣、晚餐佐餐的分級折扣活動,來伊份將“零食”概念無限拓展,創造出了以“鮮”為要的“新物種”。
“現在,零食與主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施永雷舉例,例如一人食的鴨脖、火鍋味鴨腸等,既可當零食來吃,也可喝著啤酒做佐餐,還可配飯做主食,“在傳統零食與主食的邊界處,就是新鮮零食的‘藍海’。”
來伊份新鮮零食標準發布
全域出擊的零食業“巨人”
在近年來競爭激烈的零食領域,擁有2800家線下門店的來伊份是當之無愧的“巨人”。那些深入社區、出現在街頭巷尾、商場一隅的一爿橙色,曾是老百姓心中“新零食”的定義者,但也曾因線下路徑依賴被認為在互聯網經濟的競爭中“緩了一步”。
在施永雷看來,與那些從線上到線下的零食品牌相比,線下基礎雄厚的來伊份進行線上擴張顯然更具優勢。
“我們龐大的線下門店有著天然的流量,由于這些渠道、流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20年的精耕下,對于消費者的互動了解、信息管理也有深厚積累,”施永雷說:“線下的復雜度要遠高于線上。”
也正如此,來伊份在充分布局各大電商渠道外,更是自建線上平臺,著力打造來伊份APP。
施永雷將之稱為“內生態”。“APP與線下門店,打通了來伊份閉環式的體驗服務,通過會員注冊、服務號內容福利、到家電商與更多的玩法裂變形成來伊份獨有的核心留存平臺。”
“這將是一個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工程,”施永雷評價說,當用戶凝聚在來伊份的“內生態”之中,會產生遠超于通過外部電商平臺所能捕獲的忠誠度,“更加直接的消費者觸達可省卻中間費用,提供更好的品質與服務,同時將各種權益讓利于消費者。”
在施永雷的計劃里,來伊份以“全網觸達”為目標,不僅將線上“內生態”做大做足,更不會放棄筑造“線下壁壘”。據悉,在未來2-3年內,來伊份將在全國開設6000家門店,較前20年總量翻番,而更加長遠的計劃是要實現全國一萬家門店的“萬家燈火計劃”。
而其中引人矚目的創新更在于,“以提供新鮮零食為核心,不同的選址位置,門店的定位和產品服務會有所不同,”施永雷說,“商場里是品牌體驗店,交通樞紐是對外窗口店,社區里是服務型的生活便利店,四五線城市則是‘來伊份小店’,更加本地化、特色化。”
這種“因需而變”、精細化管理的創新思維成為來伊份“巨人出擊”的底氣。談及在“新鮮零食”戰略下來伊份未來的“全域性角色”,施永雷說:“我希望它是一個全方位的社區服務平臺,但‘新鮮零食’始終要成為來伊份最鮮明的標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