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風集團卷入“遣散”風暴:400余人被欠薪半年,官方無任何解釋
- 2019年06月06日 來源:科創財經匯
提要:根據暴風集團2018年度財報,整個暴風集團的員工總數為651人,主要子公司員工數量為506人。而據了解,暴風TV全國22個大區,目前都有員工收到了“遣散”通知。
“有哪家公司的調整,是遣散90%的員工,只剩下10%的?”張浩對記者說。
張浩是暴風TV山西大區的一名員工。他告訴記者,他和暴風TV的400來名同事,已經被至少拖欠了半年以上的工資。今年4月,他們開始了向公司討薪的歷程,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月后,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在微信上收到了被公司“遣散”的消息。
暴風TV的運營主體是深圳市暴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是上市公司暴風集團。根據暴風集團2018年的財報,其11.26億元的營收中,有9.01億元來自于暴風TV的硬件收入。
5月下旬,暴風集團發布了一份公告,稱暴風智能業務仍在正常運營,暴風智能目前對“行政、線下銷售等部門進行了調整,但技術、產品運營等核心部門不受影響”。
“睜著眼睛說瞎話。”張浩所在的暴風TV員工維權群里,有人憤怒地發了這樣一句話。
根據暴風集團2018年度財報,整個暴風集團的員工總數為651人,主要子公司員工數量為506人。而據了解,暴風TV全國22個大區,目前都有員工收到了“遣散”通知。
也是從那時起,張浩與他的同事們,和暴風TV的管理層失去了溝通的渠道。而暴風TV深圳原來的辦公地址深圳三諾大廈,已經人去樓空,只有一紙通知貼在緊鎖的玻璃大門上,表示公司主體已然搬遷。通知上并未公布暴風TV的新址,落款時間是5月15日。
暴風TV被欠薪的大區員工們,直到被“遣散”后,還在繼續對接客戶的咨詢和處理售后問題。而到上周,他們接到客戶的投訴稱,暴風的400售后客服電話已經無人接聽,原本暴風產品的當地維修已經全部轉為保后收費維修。據透露,深圳的“十分到家”家電服務,已經停止接收暴風產品的維修單。
暴風TV的產品運營體系已在停轉邊緣徘徊。這意味著它后續研發和融資能力,也將接受更大的挑戰。
而更大的問題是,一旦暴風TV倒下,那么整個暴風集團,也可能面臨崩盤危機。
暴風集團這個曾經創下A股連續30多個漲停的“妖股”神話,現在已經徹底破滅。
被“遣散”的員工
“打敗暴風的,將是它自己的員工。”張浩說。
5月10日,大約十幾名暴風TV員工,在深圳灣軟件園拉起了條幅,要求暴風返還被拖欠的工資。據暴風維權員工表示,當天,暴風的承諾是“一個月內給結果”。而幾天后,三諾大廈暴風TV的辦公室門口卻被貼上了封條。
據暴風TV前員工透露,目前被暴風拖欠工資的絕大部分員工已經提出申請勞動仲裁。在記者拿到的最近一份申請仲裁請求明細表中,其中的6名員工均是從去年10月起就被拖欠工資,截至今年4月,涉及金額共計超過32萬元。
“一開始的時候說是下個月就發。后來就說公司正在變更手續,錢現在取不出來。我們一開始在等,但到過完年后還沒有發出錢來,大家就感覺到公司不對勁了。”一名被欠薪的暴風TV員工說,“3月份開始,我們就全部一直在追問大區負責人。他們開始說,在月底會發給大家。”但到了3月底,暴風TV承諾發放的薪資并沒有實現。到了4月,“大家就炸鍋了”。
從4月開始,關于暴風TV欠薪、缺貨的報道,不時見諸媒體。據《紅星新聞》報道,有員工爆料稱,暴風TV“線下渠道幾乎歇菜四五個月,全國所有倉庫的貨已經基本上沒有了。”爆料內容還包括,暴風智能在4月解散了工作群,并通知員工“新公司”成立后,他們可以選擇留下或者離開。
據已離職的暴風員工透露,這家新公司名為“深圳暴風大耳朵科技有限公司”。根據企查查信息,該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10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人代表為劉蘋,也是暴風TV的總經理。
張浩也透露,從5月起,暴風TV開始著手安撫欠薪員工。HR給每個人單獨打了電話,要求他們辦理自愿離職手續,并簽署一份《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以作為欠薪證明,同時將勞動關系轉移到暴風大耳朵去。
記者拿到的這份協議書中顯示,其中提到了之前的公司對員工欠薪,卻并沒有提到新公司會承擔償還責任,以及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后,何時能夠拿到欠薪。
所以,結果可想而知。“大家拒絕簽署這份協議。”張浩說,隨后,員工們推舉代表來到公司交涉,卻“沒有人再理我們”。而且,他們仍然在被欠底薪的情況下正常工作,直到5月,他們開始陸續接到“遣散”的通知。
然而,維權的員工們,并不知道該如何和公司高層進行聯絡。“大區主管只有一句話:準備資料進行仲裁吧。”
據暴風TV員工透露,暴風TV內部已經下達通知:對于參與仲裁的員工,一律停繳社保;對于“不愿留下來繼續奮斗的員工”,公司強制解除勞動合同,停繳社保。
張浩說,自己一邊在申請仲裁,一邊還在為著暴風“默默付出”。“直到現在,有客戶咨詢和要求處理售后問題,我們還是在給客戶對接。”但是,公司已經告知他本月保險不給交了。“讓我們有了新地方的就轉走。但是轉保險,就要有離職證明,要簽離職合同。這是逼員工主動離職。”
張浩表示,從要求員工變更勞動關系,到辦公樓搬家,令暴風維權員工們更為擔憂的是,他們將最終成為被暴風“切割”掉的對象。“估計想一分錢也不給我們了。”一位暴風員工說。
另一位暴風TV前員工表示,聽說“前段時間公司甩了一批貨,各大區主管都拿到錢了。”
深陷“互聯網打法”之坑
裁員、欠薪,以及聲明公司還在繼續“健康發展”,已經成為暴風“換湯不換藥”的常態。
暴風和馮鑫早已登上過“老賴”名單。今年3月,暴風集團因勞動人事糾紛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馮鑫作為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也被限制消費。
而被公開的暴風集團失信信息項目是在2019年1月24日立案,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為“支付工資1.2074萬元”,被執行人的履行情況為“全部未履行”。3月9日,法院刪除了暴風集團的失信信息。
在2018年中,暴風曾經歷了一次裁員。到了年底,社交媒體脈脈上先后有自稱暴風員工的網友稱,暴風裁員的補償款仍然還在欠賬中。
一名暴風影音前員工告訴記者,半年前他從暴風北京公司離職的時候,他所在的研發組里,已經只剩下包括他在內的最后兩個人。在離開時,他自己選擇了放棄賠償,“有的時候工資都拖欠,別說賠償了。”
今年1月,暴風集團被曝出增加了十幾條被執行人信息。據暴風集團表示,這系公司與離職員工的勞動糾紛進入執行階段,涉案金額共計69.04萬元。
記者查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發現,進入2019年以來,暴風集團已列入被執行人名單16次,最近一次的立案時間為5月20日。暴風旗下的暴風體育,同樣也多次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
今年4月26日,暴風集團發布2018年年度財報。而這份財報的整體情況,可謂“慘烈”:全年公司實現營收11.23億元,同比下降41.34%;凈利潤-10.9億元,虧損同比達到了-2077.65%。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年里,它已經虧光了在公司之前5年內的所有凈利潤。
暴風集團表示,業績的虧損主要是由于暴風智能的互聯網電視業務處于業務快速拓展期,成本費用增加;互聯網視頻業務競爭加劇,利潤降低。
暴風TV用虧損換增長的模式,已經宣告失敗。在暴風集團里,暴風TV是最主要的營業收入來源之一。在2016年時,暴風TV就已占據暴風集團總營收的55%以上。但同時,互聯網電視的硬件業務,也成了快速消耗暴風資金的一個巨大的“黑洞”。
從2013年樂視開始切入互聯網電視,這個行業就成為互聯網企業競爭激烈的一個新的入口。暴風、聯想、小米和微鯨等品牌,都試圖從中搶下一塊蛋糕。誰都知道做電視硬件單品是燒錢的,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暴風不惜承擔起巨大的虧損。
在2016年,暴風銷售商品的毛利率達到了-15.29%;到了2018年,毛利率更是達到-31.97%。這也意味著暴風的硬件產品,賣得越多,賠得越慘。
暴風TV的營銷策略和樂視類似,也就是當時流行的“硬件免費、內容賺錢”模式,即通過補貼增加出貨量,通過軟件和廣告服務分成獲利。
暴風集團CFO畢士鈞曾對外透露,在2016年,包括硬件上的成本和營銷費用,暴風TV的平均獲客成本約為400元,而年用戶平均收入僅為61元。馮鑫也曾經表示,暴風TV每臺電視,會虧損大約300-400元。
暴風的期待是,隨著互聯網電視市場逐漸擴大,在用戶增加后,獲客成本和收入會在2018年年底左右逐漸達到平衡。
但是,事與愿違。2016年底,樂視資金鏈斷裂風波爆發,同時也宣告著電視行業“互聯網打法”的破產。樂視的倒下雖然留下了市場空間,但品牌力量更加強大的小米電視,不僅從傳統彩電廠商的手中奪走了一部分市場份額,也將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擠到了墻角。
在2018年,小米電視公布的出貨量為840萬臺。暴風TV在2018年出貨量只有70萬臺,甚至還不如上一年的84萬臺。
為了擴大銷量,2018年4月,暴風TV甚至在京東發起了“65寸電視3999元”的促銷活動,同時推出的,還有40英寸的暴風TV電視999元的低價活動。
低價確實帶來了銷量的增長。根據奧維云網(AVC)彩電整體市場月度全渠道推總分析報告,2018年4月,暴風TV的銷量實現了同比602%的強勁增長,在全國彩電市場TOP10里,只有小米和暴風兩家互聯網電視上榜。
然而,除了硬件,沒有更多“造血”業務的暴風,已經承擔不起“割肉換取銷量”的巨大成本開支。
但暴風集團卻無法切割暴風TV。2018年7月,馮鑫反思說,暴風應該早點把精力都集中在暴風TV上。“2018年到2020年,我們內部和對外只說一件事情,就是暴風電視。”
在今年5月23日的聲明中,暴風智能仍在表示:“不會放棄市場前景廣闊的互聯網電視行業,未來將通過精細化運營改善經營狀況。”
但在更多的維權員工眼中,這只是暴風試圖穩定市場的手段。
暴風當初下注的VR和娛樂內容等賽道已經紛紛失利。互聯網電視是暴風僅剩的可以翻盤的機會,卻也是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
被“風口”吞噬
當年上市之初的暴風,也曾風光無限,但上市卻成為暴風走下坡路的開端。
馮鑫或許是市場營銷的高手,但他在資本運作上的短板,與暴風不斷追逐風口的戰略一起,將暴風拖入了如今的境地。
2015年3月,暴風科技上市。在當時A股牛市的背景下,40天里,暴風一路拿下30多個漲停,股價從7.14元的發行價一度飆升至327.01元,市值超過360億元。在暴風內部,曾誕生過10名億萬富翁、31名千萬富翁和66名百萬富翁,馮鑫的個人身價當時也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
這是馮鑫第一次感受到資本的威力。他在一次媒體采訪中曾說過,在上市之前,暴風一直過的都是“小米加步槍”的日子。
暴風的主要產品是暴風影音,雖然在PC時代暴風影音一度擁有70%的市場占有率,但主營業務也因此顯得單一。
在上市之前的2014年,暴風的主營業務收入仍有98%左右都是靠暴風影音的廣告發布及推廣業務收入,每年的營收大約4億元左右。
當時的互聯網視頻行業,正迎來了用戶付費時代的崛起。擴大會員、進行版權采購、采用點播付費,逐漸成為視頻行業的主流模式。而為了滿足IPO的三年盈利要求,在上市之前,暴風也過了幾年勒緊了腰帶的日子,并沒有大規模在內容采購上燒錢。
和國內擁有強勢背景的三大視頻網站相比,暴風無疑相形見絀。雷軍就曾說,馮鑫選錯了戰場。作為金山“老人”,馮鑫在認真學習了雷軍和小米之后,表示他領會了如何“順勢而為”。
上市后的暴風,開始著手尋求符合“風向”的全新業務增長點。2015年1月,暴風魔鏡項目組獨立成立子公司,主打暴風的VR業務。同年,暴風集團花費1.35億元收購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用來做互聯網電視,也即是暴風TV。此后,暴風統帥經歷了多次更名,在去年年底,完成更名為暴風智能。
馮鑫的計劃,原本是一盤大棋。2016年,暴風科技正式推出了全球“DT大娛樂”戰略,即在原來發展互聯網視頻業務的基礎上,進行VR、智能家庭娛樂硬件、在線互動直播、影視文化等業務,同時也試圖布局O2O、云視頻、游戲等。
從VR、智能硬件到內容生態,每一個風口,暴風都不想錯過。但最終,它卻沒能抓住任何一個。
2016年3月,暴風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定增和支付現金方式,收購甘普科技、稻草熊影業、立動科技三家公司,業務涉及游戲、影視制作和發行等。這次交易的總額約為31億元。
但就在當年5月,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四個行業。6月,證監會發布審核結果,暴風科技定增購買資產的申請未獲通過。而為了完成這次交易,馮鑫已經將大量的時間都耗費在了上面。
這次定增的失敗,意味著“DT大娛樂戰略”里重要的影視內容一塊,還沒有起步就宣告折戟;同時也讓暴風錯失了在股價高點時的融資機會。隨著A股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暴風股價的下跌,在2016年9月,暴風又向證監會申請了18.42億元的定增,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暴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比最大的差異和能力應該是通暢的融資和并購渠道。”馮鑫在2018年的反思中也總結,“但由于我和團隊在這方面零經驗,能力也很差,所以沒有完成任何一次融合和并購。”
為籌備資金,馮鑫只能不斷地進行個人股權質押。在暴風上市后的四年中,馮鑫累計質押了29次,單單2017年上半年,就質押了12次。
作為暴風VR落地和大娛樂拼圖的另外一塊試驗田,2016年6月,暴風體育成立,并在成立不到100天內,即拿到了A輪的2.04億元投資。
但在投資方面,暴風再次走了一步錯棋。為了獲取體育版權,在2016年5月,暴風就通過和光大證券一起成立的浸鑫基金,斥資52億元收購了英國體育版權方面知名公司MP&Silva公司65%的股權。其中,暴風出2億,光大出資6000萬元,通過撬動其他出資方募資50億元。雙方約定,一年半內由暴風上市公司接盤,浸鑫基金完成退出;如果虧損,優先級合伙人們作為債權人要優先收回投資。
但這筆巨資投入,在兩年后卻打了水漂。MP&Silva經營陷入困境,于2018年10月正式破產清算。這筆債務,也為暴風的財務危機埋下了“雷”。
今年4月,光大證券宣布2018年凈利潤大幅下跌96.6%,而這主要因為浸鑫基金投資失敗,使得光大證券一舉計提了15億元損失。
據《財經》報道稱,光大證券認為這筆債務暴風應該負責,為此準備起訴暴風。光大證券曝出的優先債權方的投資,就有35億元之多。而暴風集團的市值,截止到目前也不過只有23億元。
暴風同樣沒有邁過去的是VR產業的坎兒。VR行業的風口在一年內迅速降溫,消費級VR市場本身由于產品和生態的限制也一直沒有發展起來。2016年10月,暴風魔鏡大規模裁員,原本500人的規模,縮減了一半。
而為了獲取暴風魔鏡的高估值,在融資時,馮鑫簽下了對賭協議。暴風魔鏡的失敗,導致中信資本在2018年申請凍結了馮鑫最后剩下尚未質押的327萬股股份。
2018年7月末,公司副總經理呂寧宣布辭職,對外理由是“個人原因”;之后的10-11月,暴風證券事務代表趙娜、監事會主席李永強、首席財務官姜浩三人紛紛宣布離職。
現在,馮鑫一人身兼多職: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他既是暴風集團的法人,同時也在擔任著董事長、總經理和董秘的職務。
從對“生態”的布局,到“硬件免費”的模式,多年來,暴風都不可避免地被人和樂視網聯想到一起。
想當年,馮鑫在宣布準備收購稻草熊等三家公司的發布會上,還激情演唱了一首《野子》,和幾周前樂視生態年會上賈躍亭所唱的,正是同一首歌。
5月10日,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深交所決定自5月13日起暫停樂視網股票上市。暴風,也在懸崖的邊緣徘徊。





